一、开源——拓展生活视野,积累生活信息
1.教给方法——善于观察
观察是儿童获得习作素材、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主要途径。李吉林老师说过:“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像一幅幅图画,会久远地保留在儿童记忆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可见,习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走出校园,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把眼光投向缤纷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有意识地用“问题”引领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同时启发学生:观察时要做一位“聪明”的孩子,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问,用心去思考!既要通过细致观察来“定格”捕捉的精彩瞬间,又要通过广角镜头的“抓拍”来按一定的角度、顺序全面观察……这样才能将观察与感悟所得自如地表达。
鲁迅先生说过:“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只有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捕捉瞬息万变的生活细节,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并产生强烈的习作愿望。
2.拓展生活外延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本身。”动态的生活,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感悟生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因此,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家庭、校园、自然、社会生活,让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捕捉、积累写作素材,构建习作素材库。
(1)走进家庭,在家庭生活体验中丰富作文素材。平时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养养花,种种菜,除除草,采采果,体验劳动的艰辛;开展“当家一日”的活动,体验当家的不易;给母亲梳一次头,给父亲洗一次脚,体验亲情。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写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等,让他们用笔来跟父母沟通,反映真情实感。
(2)走进校园,在校园生活中提取作文素材。看不完的四季美景,说不尽的快乐开心,写不尽的师生情、同学爱;课间游戏的快活,课上激烈的争辩,校园里发生的趣事等时刻拨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一节形式多样的队课,一次记忆深刻的实验,一连串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一场场剑拔弩张的竞赛都是一道道别样的风景,丰富着孩子们的生活体验。
(3)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积累作文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画的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摇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带着他们走进大自然:春踏青——欣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找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欢乐;夏游泳——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姿,捕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瞬间;秋郊游——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品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冬堆雪——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领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哲思。在尽情玩耍中,让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密妙,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赞美之情。如写“秋天的树叶”时,带学生到处看看、摸摸,了解树叶的变化,习作就容易了。寒暑假或双休日,家长同孩子出去游一游,玩一玩,既回归了自然,也向大自然索取了写作素材。
(4)走进社会寻找作文素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合理利用,引导他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想,用双手去做,用笔去抒写,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独特的感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开源博采实练导思厚积而薄发——小学创新作文的教学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