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笔者认为,陶行知“六大解放”理念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不谋而合的,前者是方式方法,后者是发展目标。核心素养是否有效具备,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
基于长时间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笔者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面也尝试研究运用了“六大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
“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陶行知这句话,形象地解释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精神的裹头布”使教师机械地指导学生记忆字形结构,学生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而“撕掉”后则大快人心,意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多角度理解。
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实心点,请小朋友猜是什么字。学生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的猜测。有一位小朋友犹豫地回答:“是‘钉’。”我问他怎么猜的,他说,他是从上面看的。的确,这是“钉”字。起初,人们的认识非常主观,从上面俯视,“钉”是个实心点;后来,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学会从侧面观察,变成了“丁”;接着,人们造的字越来越多,为了区分,加上了金字旁,变成了“钉”。虽然只是一个字,却蕴含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历程。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启发了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解放头脑,撕掉“裹头布”的束缚。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个知识点,教师讲了无数遍,但学生的印象却不深刻。这时候,如果教师能洞察学生的内心,只是一次“自己动手”,便深深烙印在记忆中。
一次,我偶然读到一篇文章《积少成多——并列和重叠式的会意字》[2],觉得很有意思,并且正好教到品字形的字,就“拿来主义”了。我先带学生回顾了一些字,然后以“品”字为例,让他们大胆地进行组合,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了。
这堂课,我们总结归纳了好几组字:
关于动物的,犇bēn(意:逃跑),猋biāo(意:奔跑),骉piāo(意:许多马跑的样子);
关于人体的,孨zhuǎn(意:可怜),掱pá(意:小偷),惢suǒ(意:疑虑);
关于天文地理、自然物质的,鑫、森、淼、焱、垚……
陶行知说:“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解放双手,就是解放学生敢想、敢干的勇气。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六大解放”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