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契合活动,创造性地设计有价值的文本
学校少先队定期会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和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绘制海报,将班级主题特色和亮点,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宣传海报上。
此类文本的教学方式较灵活,教学地点不一定在课堂上,也可以在文本出现的场所;教学的主体也不一定是教师,可以请家长参与;教学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可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也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自行确定。总之,应因地、因时、因人灵活处理。
(三)实践生活,比较筛选运用文本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非连续性文本,能否正确提取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直接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接触非连续性文本,通过比较、筛选、归纳、推论等阅读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如笔者学校的一位老师开设了一堂《喜迎G20,邀请外宾游杭州》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公开课。课堂伊始,老师就创设情境,让学生为即将要到来的嘉宾选购一款杭州特产龙井茶作为礼物。可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到底该购买哪一款呢?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龙井茶叶”的多重文本,其中包含着龙井茶的文字介绍、超市的包装图片、价目表、说明书页等,通过阅读这三款介绍西湖龙井茶叶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找到最为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推荐给来宾,作为伴手礼相送。
学生通过看价格牌、包装袋上的说明及生产日期等资料,以图文对照的形式,比较筛选各项信息,在综合了产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区别陈茶和新茶)、产地(西湖产区和浙江钱塘产区有别)、是否有英文说明(外宾是否有可读性)等因素后,选出了最正宗的、有诚意的茶叶礼盒。这样的比较阅读,切实解决了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很有意思,为学生日后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
课后,学生还饶有兴趣地制作了游杭州的计划方案,方案图文并茂,充分凸显了杭州的特色。这项作业不仅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
综上所述,此类作业设计不仅填补了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缺失,实现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转化,还增加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此类多元化的实践性作业的实用价值,以兴趣带动学习,把阅读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整合各学科内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多布置一些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其能力发展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一切非连续性文本素材,积累生活经验,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从而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瑞珠,卢乃桂.从国际视域论析教育素质与平等——PISA的启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全景解密上海全球排名第一的PISA测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转换梳理对照——例谈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作业设计(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