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寓言讲述了扁鹊几次面见蔡桓公,看出其病情,急盼医治却遭到蔡桓公拒绝,最后延误病情,致使其无药可医的故事。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后,提取出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规范地填写了处方单上的诊断记录,不仅从连续性文本内容中提取关键词信息,转换成表格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还以清晰的表格为抓手,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处方单”的使用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将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实现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共同提升。
学生通过读连续性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将其转变为非连续性文本。同时创建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对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有助于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样多创造机会接触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更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阅读兴趣。
(三)小组“展示台”,迁移文本促进实践
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不少图表信息,可视作是含有非连续性文本的多重文本。那么,教师就可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概括、提取信息,创建图表梳理内容。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使他们习得阅读方法、提高能力,并进而指导他们在课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QQ群或微信群等“展示台”,把自主的实践作业得以展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的王国”。这个单元的内容,打破了以往以句段为标志组合的文本形式,除了文字以外,还插入了历代书法作品欣赏的图片以及汉字演变的插图,汇编成一个个独立的篇章,也就是把多篇独立的文本放在一起组成多重文本。它们在内容上有各自的意义或价值取向,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应着读图、读文字、看表格,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相关信息。在读图的过程中,启迪了学生对汉字演变的关注和思考。
从教材中,学生了解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构成形式,课后他们就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追溯汉字的悠久历史,查找有趣的汉字故事,寻找街上的错别字,留意身边的书法艺术等。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仅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图文对照式学习,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而且自主搜集图片或完成调查表格、考察报告等作业,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提高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因此,在现行的教材体系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寻找接触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契机。这类的实践性作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形式也变得更为多样化,会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图表梳理,课后实践比较归纳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意义,在于领悟出文本中“有价值”的内容,找出关键信息。因此,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推论等方式,正确地提取出信息,简单概括整理要点。这样的作业设计一般用于课后作业或复习整理时,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着十足的把握,已经进行过深入的学习。
(一)比较阅读,在梳理中总结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的深层目标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去归纳要点,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综合所有“有价值”的信息来完成评述和判断。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同一个主题来编排课文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单元内容,以比较阅读为核心,来系统梳理整个单元课文的文本特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转换梳理对照——例谈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作业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