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在这里充斥着“考试”的硝烟;初三——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在这里留下了学子成功的喝彩与失败的绝望;初三——“家有考生”全家“备战”,在这里承载了万千父母的厚望……这就是初三,地位特殊而又意义非凡的年级。正因为初三年级的特殊性,创设和谐的初三班集体就成了整个学校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初三毕业班的管理应该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笔,而作为班级掌舵人的班主任更肩负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三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即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他们的身上,既有任性、敏感、贪玩的特点,又有迫切期望受到尊重的心理,面临升学压力再加上学业压力,这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初三班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应由纪律教育转向心理教育。如何做好初三学生的心理教育,创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我就以下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浅见。
案例一:我班有一个很特殊的孩子小A,小学三年级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帮别人打零工,生活过的很拮据。特殊的家庭环境让这个孩子越发的内向,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比较上进的孩子。可是初三上半学期一开学,这个孩子就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他是班里唯一的没有交齐暑假作业的孩子。当时我就找他谈话,询问原因,他说作业落在苏北外婆家了。基于他以前的一贯表现,我相信了他。因为作业要评讲,所以我打电话给他妈妈,让她想办法把作业拿回来,可他妈妈说前两天还看到他在家做作业的。这个孩子竟然没做作业,我很惊讶!后来我找来了他妈妈,也把小A叫来,再次询问原因,小A不吭声,他妈妈也一味地责怪自己:不该把他送到外婆家,玩得心野了。于是在我和小A妈妈的“轮番轰炸”下,小A答应补齐所有的作业。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很快,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学生们也开始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初三生活,原本在初一、初二懒懒散散的学生也变得勤快起来了,看到这个情景,我很是欣慰。只有小A,似乎还沉浸在假期生活中,不管是作业质量还是文科的默写,都是出乎意料地“差”。在开学第一次语文测验中,他居然破天荒地挂了“红灯”。于是我再次找来了他的妈妈,她告诉我孩子在家每天看电视都要看到12点多,家里只有一个“婆婆”,根本不管孩子,还挑唆孩子和她对立。然后她支支吾吾地说出了她准备再婚的打算,一个人养孩子太辛苦了。也许是这个原因,孩子不愿意接受,就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的反应。于是我们就商量好,我尽量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她也尽量多回家陪陪孩子。就这样一直延续到了期末考试,考试下来小A的成绩很不理想,已经处于班级中下等了。小A妈妈在寒假前到学校来找我,问我孩子考高中有希望吗?我让她配合好老师督促小A在家有计划地安排好寒假的时间,把缺的内容补上。刚放寒假没几天,小A 妈妈就给我打来电话,说小A电视不看了,可每天都要出去几个小时,也不知道是去哪里,作业一点都没做。她很着急。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有点想放弃了。一个学期,没少找小A谈话,可似乎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想到小A妈妈一个人不容易,还是要帮她一把。于是我决定家访。来到小A家,他家是老新村,又在一楼,家里特别暗。家里的设施也很简陋,小A妈妈说为了给他爸爸看病,家里的积蓄用光了,小A上学的择校费还是借的,本想让孩子在学区的中学上,可孩子再三要求,也怕耽误孩子的前途,就借了钱择校。听到这里,我把小A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责怪他不懂事,既辜负妈妈,又浪费了钱。小A妈妈也在旁边委屈地痛哭。小A妈妈说她想再婚也是因为一个人抚养孩子太艰难,又不能亏待了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小A也哭了,他说出了一个学期转变的原因:妈妈借钱给他上学,他不能浪费妈妈的钱,努力学习了两年,成绩不是很突出,压力很大。后来妈妈想再婚,很少回家,让他更是苦闷。为了逃避压力,他在外婆家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不是上网就是打桌球,借此来发泄心里的压力。因为自己的懈怠和放纵,到了初三,学习上一落千丈,想爬起来,但总是摔得更重。看着原来和他差不多的同学一个个都赶上去了,他越来越没有信心。面对老师一次次的批评,他很怕看见老师。奶奶在家又总是说妈妈的坏话,妈妈或是回家看看他就又走了,或是好几天才回来一次,他心里的话没有人能说,甚至连家都不想待,于是放寒假后他每天都出去打桌球混日子。听了小A的话,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个少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这次剖心置腹的谈话,彻底地打破了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隔阂,我一有机会就会和小A聊聊,哪怕一点点不起眼的进步,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用心灵浇灌心灵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