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既是婚姻家庭立法的观念基础,同时也是婚姻家庭立法的根本价值目标之所在。以人为本既表现为人文主义,同时也表现为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人本主义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24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原点来解读人的本质,强调人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和独立的尊严,承认“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25把世界的轴心由天上移到人间,使历史的主宰由神变成了人。26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强调满足人的天性。所谓人的天性,就是过世俗的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和对现实的物质和精神的追求。27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则以个人为着眼点,主张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尊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当做人看待,而不把人看做人的工具。


  (三)遵从习惯原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同的习惯既构成民族标识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社会共同体稳定的基石。习惯之所以在婚姻家庭法中得到充分的尊重,首先在于习惯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行为传承的主要方式,且具有高度的社会认同性。习惯作为一种非显性表达的社会规则体系,对社会主体的行为塑造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虽然习惯的产生原因五花八门,习惯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习惯对本群体内的成员来说具有极强的约束力。正是这种对习惯的尊重,才使得一定范围内的群体保持了足够的凝聚力,并最终促成了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人类的整部历史就是一部由习惯法上升为国家法的历程的历史,因而可以说,法律特别是包括婚姻家庭法在内的民事法律其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则大多来源于习惯。如果法律摧毁了习惯,那么同时也就摧毁了法律赖以生存的土壤。进一步说,尊重习惯不仅是法治的应有之意,而且也是对法律进行解释的主要凭依。实际上法律绝不表现为一些冷冰冰的条文,而是鲜活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对法律的理解也不能死抠条文的含义,而应结合本国的国情、民情、风俗、习惯正确推断出法律的主旨和立法本意。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习惯对中国法律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固发挥着远较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习惯法是民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极其复杂,仅在形式上就有着分散性、复杂性、演进性特色。28正是这些斑驳多样的习惯的存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体行为的选择偏好,锻造了社会秩序的复杂免溃机制,维持了中国社会系统的超稳定结构。因此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和吸纳习惯,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情,因为民情“是法律的保障和使自由持久的保证。”29


  (四)适度干预原则


  婚姻家庭关系既是一种自然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不但关涉到直接当事人,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婚姻家庭关系坐视不管。当然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应以必要性、基础性、重要性为标准,其原因在于:按照现代社会的一般观点,婚姻关系的首要原则是“私事原则”,即强调两性关系的私人性和隐私性准则。如果国家过度介入私人的生活,其结果不但严重压缩了个人自由行为的空间,而且会弱化法律调控的效用。婚姻家庭领域必须为道德规范留下足够的作用空间,因为任何国家事实上都不可能把所有道德规范全部上升为法律规定。


  (五)适度超前与相对稳定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民法典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家庭法同样应当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最大限度地记载社会进步的步伐。同时,将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人格独立、自由发展、男女平等等基本内容转换成相关的制度设计。就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来说,就是要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些基本要求诸如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充分体现在婚姻家庭的制度理念中。


  但是,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设计又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民法典本身所承载的独特使命,另一方面则源于婚姻家庭制度本身的特点。民法规范如果不能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会使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并最终危及到社会的安全,因此在婚姻家庭法的制度设计上,应以稳定性、必要性、普适性和保守性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三、婚姻家庭关系民法典实现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家庭法的继承和移植———婚姻家庭法编的主要内容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国际性,这是发挥制度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具体到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来说,为了加快推进民法典的立法进程,规范婚姻家庭法的制度设计,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并最大限度地使中国法律与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保持适度的一致性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一致性并非以否认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代价,而是要求必须充分尊重本国的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和道德传统。梅因在《古代法》中曾讲到:“罗马人认为他们的法律制度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经查斯丁尼安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InstitutionalTreaAtises)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30与此相类似,我国古代法制中同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31在决定法律生成的诸要素中,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不但为民族成员所广泛认同和接受,而且维系和推动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又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的体现和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因为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相比不但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发展轨迹,而且体现出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就现实的理法环境来看,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着鲜明个性和成熟型态的法律文化样式。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能低估传统法律文化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换言之,尽管传统法律文化屡遭重创,但其很多因素仍然顽强地延续下来,存在于中国民众的法律意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中,作用于国家正式法控制之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在维护民众的日常生活秩序上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还影响着国家正式法的实施。32例如,具有传统色彩的礼俗习惯、乡规民约在很多基层社区中仍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具有传统色彩的民间调解机制解决了基层社区中发生的大量社会纠纷。“在中国,礼仪、善意、正直的概念一向比强制与惩罚更受重视,和睦与调解的思想一向被认为应优于诉讼中的主观权利思想。”33特别是自宋明以降,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程朱理学将万事万物抽象为充满道德色彩的先验存在和本体意义上的超自然原则的“理”之后,民间秩序的维护越来越依赖于超越实在法存在的伦理纲常的调整。合“理”至今仍是社会公众对行为进行判断的主要价值尺度。因此,即使没有民法典,只要道德、风俗、习惯仍在正常发挥作用,民间秩序就不会崩溃;但如果没有道德、风俗、习惯作支撑,即使有民法典,民间秩序仍将塌陷。当然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习惯,并不是要对所有传统法律观念都毫无保留地予以继承。实际上,由于中国古代习惯和宗法伦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理论载体,而儒家伦理具有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强制主义倾向。其结果不但破坏了法律的独立性,阻碍了法律的形式化和成熟化的进程,并助长了法律道德化的泛滥倾向,而且由于中国伦理法的非形式化性格使其不能娴熟地协调不同伦理规则之间的矛盾,导致人们在法律领域面临两种道德要求的冲突时常常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3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3)在线全文阅读。

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faxue/12229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