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婚姻家庭法作为民法的核心内容应该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具有强烈伦理要求和浓厚人文主义精神的法律制度,婚姻家庭立法应将伦理道德优先、以人为本、遵从习惯、适度干预和适度超前与相对稳定相结合等作为基本的法律原则。对于具体的立法体例,在坚持单一民法典立法模式的前提下,将有关自然人的一般规定与人格权、婚姻、家庭等内容混编在一编中以“人法编”命名。在立法方式上,我们既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制度,兼收并蓄、吸收创新,又要立足本国国情,发掘传统制度资源,凝聚民族智慧,以制定出一部能够同时容纳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兼具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具有普适性、辐射性和可复制性的中国版民法典。


  关键词:民法典;婚姻家庭法;立法模式;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赵万一(1963—),男,汉族,山东巨野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立法活动而上升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政治行为,并同时担负着完善国家法治体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婚姻家庭关系是各国民法典的重要调整内容


  (一)婚姻家庭法构成民法典的基本内容


  1.从民法典的历史演变来看,婚姻家庭法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推动民法制度的完善居功至伟。婚姻家庭是一种以两性和血缘为特征的社会现象,其中婚姻制度是家庭制度的核心。而在所有的民法制度构成中,婚姻家庭文化无疑是最具有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创造力的领域,因此无论是宗教的立法还是世俗的立法都把目光聚焦于婚姻家庭关系。作为宗教法代表的《可兰经》对法律的最大贡献是肯定了一些古代阿拉伯社会的习俗和惯例,其中涉及法律方面的除少部分属于刑罚制度(如杀人偿命、叛教极刑、诬蔑贞节妇女者鞭刑)外,大部分是关于民法方面的规定。而在所有的民法制度中大部分涉及的又是关于继承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法律层面上的《可兰经》主要是作为婚姻家庭继承法的法律渊源而被反复引用的。就世俗法来说,作为现代万法之宗的古罗马民法,其主要内容除包含了部分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等方面的内容外,婚姻家庭和继承方面的内容同样也占很大比重。以其最具特色的家父权为例,按照学界观点,罗马法的特点是确立了自然人由于其不同的社会身份而具有不同人格的制度,其实质是以人的身份的等差确立了社会的基本等级结构。换言之,罗马社会的法定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家父是家庭的唯一法定代表人,是唯一为法律所承认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整个真正的罗马时代,罗马私法就是家父或家长的法。”1中国的传统民法同样也是如此。中华法系向以重刑轻民著称,在为数极少的民律规范当中,大部分涉及的也是婚姻家庭、田土、契约等项内容。不仅如此,中华法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烈的家族本位观念形成了极其复杂的亲属制度,放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被运用到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评判上。2实际上家庭秩序的调整是所有社会秩序中最为基础、最为复杂的调整内容之一,而对伦理亲情的强调与人际和谐的关注更是人类天性的必然需求,因此一切合乎人性的法律对此都不应置之不理;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伦理法”显然内涵着诸多超越具体社会形态而富于普遍意义的东西。3不仅如此,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发展还直接促成了民法制度的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的发展与婚姻家庭法的进步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没有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就没有民法的现代化,同时也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的现代化。


  2.从各国立法例来说,民法典中无一不包含婚姻家庭法的内容。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家庭与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国家政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以意思自治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制度成为以排斥国家干预为己任的民法(私法)的最基本和最佳表现形式。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近现代几部最具代表性的民法典对其加以佐证。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除总则外共分3编,其中第一编是人法,基本内容是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该部分内容不但规定翔实,而且是作为整个法典的制度基础而存在的。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共分为5编,即: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虽然将婚姻家庭关系移除到总则之外,但编章内容却有所增加,即将婚姻家庭有关的内容扩充为两编。1911年编纂完成的《瑞士民法典》除导编外共分5编,分别是:人法、亲属法、继承法、物权法、债务法。与婚姻家庭关系相关的同样也是两编。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债和继承4篇,另于1926年颁布了单行的《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首创民法与婚姻法并立的模式。晚近颁布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民法典当属1992年的《荷兰民法典》,该法典结构庞杂,内容广泛,共分10编,分别是:第1编“人法和家庭法”;第2编“法人”;第3编“财产法总则”;第4编“继承法”;第5编“财产和物权”;第6编“债法总则”;第7编“有名合同”;第8编“运输法”;第9编“智力成果法”;第10编“国际私法”。其中与婚姻家庭法有关的是第1编和第4编。由此可见,在绝大多数国家,无论民法典的结构怎样调整和变化,婚姻家庭法都是民法典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没有完备的婚姻家庭法作支撑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法典。在各国的私法体系中,婚姻家庭法是整个民法典的制度基础和主要调整内容。对此德国民法典起草委员之一温德夏德(Windsc-heid)认为:“所有的私法,要做的事情有两个目标:1.财产关系;2.家庭关系。因此,私法的主要划分是财产法与家庭法的划分。”4我国民法学泰斗江平教授也认为:“传统世界大陆法系民法典均包含亲属编,这是因为民法所调整的市民社会关系中包含两大类物质生活:一类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物质需求的经济关系,一类是人类为了使自身能得到种的延续的婚姻家庭关系,而且这两类均属于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5婚姻家庭法之所以能够作为整个民法典的制度基础而存在,主要是由婚姻家庭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再生产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两个方面。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而人口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的条件。家庭要承担人口再生产的职能,必须以男女两性的结合为纽带,以享有一定的社会财富为条件,因此婚姻是家庭赖以存在的基础,财富是家庭作为人格的定在(黑格尔语)。而继承既是保证家庭延续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社会财富积累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各国民法典中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6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婚姻家庭法的民法典,是残缺不全的民法典,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在线全文阅读。

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faxue/12229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