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犯罪学研究述评(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七)文化与犯罪
张荆系统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文化板块与城市文化板块碰撞与犯罪,移民过程中的歧视性文化、一般文化冲突、法文化冲突、移民文化圈的变形与犯罪、社会变迁规范文化的混沌状态与犯罪。(11)
贺曙敏、李锡海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探讨新旧文化冲突、中外文化冲突对我国国民行为失范,进而发生违法犯罪的情况。其长处在于揭示了文化冲突发生的机理及有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样,使文化对犯罪的影响的研究更加深入一步。他们认为,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犯罪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下层阶级群体文化的产物。下层文化反对上层文化的过程中,犯罪行为就发生了。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其一,文化冲突能导致行为规范上的冲突;其二,文化冲突能促使犯罪心理的形成;其三,文化冲突能弱化犯罪的控制。(12)
(八)犯罪态势研究
孔一经过调查发现,近20年间浙江省犯罪的基本事实是:1.犯罪率持续上升;2.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犯罪人占全部犯罪人的绝对多数;3.传统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绝对多数。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其他事实:浙江省刑事犯罪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呈上升态势,这一趋势在近年更为明显。自1975年以来,浙江省的犯罪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间浙江省的犯罪率为全国犯罪率的2-3倍。这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快,社会开放程度高密切相关。25岁以上的成年犯的比例在近10年间持续上升,而且这一比例在2000年以后,其绝对值已超过25岁以下年龄组的人数。这折射近10年间成年人就业稳定性和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农民、社会闲散人员占犯罪人总体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工人占犯罪人总体的比例持续下降。干部、教师、医生、军人、公司职员等职业地位较高者,只占犯罪人总体的3%左右。职业是社会经济地位的反映,也是获得社会经济地位最重要的方式。社会闲散人员占犯罪人总体比例的上升是近些年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结果;工人占犯罪人总体比例持续下降更加彰显了现阶段就业之于个人的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往往选择不需要太多知识、技能,单靠体力和一般智能就能实现的传统犯罪类型。
(九)犯罪预防
宋立卿和李芙提倡“大预防”的概念,除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一般预防的作用外,还要发挥工读教育、劳动教养的特别预防作用。相对于西方和我国港澳地区,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范围比较狭窄,许多在犯罪学上已经构成犯罪的人,却不在法院治罪的范围内,而任何一个负责的政府,对这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人,都不会放任不管。虽然劳动教养有它的弊端,但现阶段我国对违法犯罪的处罚体系、刑罚体系还不可能作根本变革的情势下,劳动教养制度有存在的必要,它将继续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作用。(13)
(十)犯罪学的贡献
皮艺军系统总结了30年来我国犯罪学的6个方面的贡献:1.推动人学研究的发展。2.犯罪原因研究的贡献。主要是开展了有关人性论和人性的研究;探讨了犯罪原因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3.启动了刑事一体化的构建。4.推进了刑法理论的重塑和刑事政策改革。5.开拓了对犯罪事实的实证科学研究。6.促进了交叉学科群的出现。
三、实务研究增量
(一)关于群体事件
在“犯罪学高层论坛”上,多位学者就社会突发事件的调控提出了新的见解。王牧指出,权力行使缺乏公平最易引起社会情绪。社会冲突将是未来中国犯罪学最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之一。中国未来一段历史时期将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我们应对的关键点在于减少权力腐败的程度。权力结构失衡付出的代价就是腐败,主要在于权力腐败。在观念、意识和权力行使中缺少公正公平,这是最严重的,最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中国干部腐败的文化因素是权力观念,就是把权力作为特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2009年中国犯罪学研究述评(4)在线全文阅读。
2009年中国犯罪学研究述评(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