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设想
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掌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
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 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1
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汉语有声调
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合成词占优势
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3、汉语语法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的变化。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
法都是一样的。
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
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
2
‘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六、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
3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智育目标: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美育目标: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掌握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导入: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三、汉语词汇的演变 1、 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消长变化 (1)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 “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 “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 (3)科学技术方面: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3、词语的替换变化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4、词语的词义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4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四、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