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是一个农业县,水利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大邑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特点,大邑县必须大力抓好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江河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根据《大邑县水利建设2004—2020年用地规划》,规划期内全县水利水电建设共需新增建设用地14.0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9.81公顷。见表9。
表9 水利水电建设用地预测表 ( 单位:公顷)
项目名称 三合堰水电站 花水湾水电站 安仁水电站 王泗水电站 老龙堰改造 毛家沟水库管理站 合 计 规划时段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用地面积 0.67 0.67 0.67 0.67 10.00 1.33 14.01 其中:耕地 0.47 0.47 0.47 0.67 7.00 0.93 9.81 5、风景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预测
大邑县历史悠久,山水灵秀,人文荟萃,素有“蜀之望县”的美誉。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县内风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大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雪山、森林、温泉、庄园”为特色的四大旅游品牌。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中国南方最大的滑雪场——西岭雪山滑雪(滑草)场,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西蜀佛教胜地高堂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旅游区刘氏庄园、西南地区最大的温泉疗养度假
基地花水湾温泉疗养度假区、烟霞湖风景名胜区以及飞凤山——药师岩、千佛山等县级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大邑县以旅游兴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抓住被列为省、市旅游发展重点县的契机,多渠道融资,投入10亿多元,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大力提升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次,提高了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旅游经济跃上了新台阶。目前,大邑县旅游业已在四川省和成都市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大邑县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195万人次和8.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23.7%;国外游客人数5769人次,旅游创汇173.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4%和143.7%。在成都市12个郊区县(市、区)中名列前茅;2003年旅游业经济产出已占全县GDP的15.8%。把旅游业作为大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既与省委、省政府建设四川旅游大省的目标一致,又能充分发挥大邑县独具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大邑县邻近成都口岸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发挥大邑县旅游资源的品牌优势,大邑县旅游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抓住旅游开发这个龙头,以此带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大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根据《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和《四川省大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期内,全县要实现“旅游大县、旅游强县、旅游名县”, 建成
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大县的目标,必须牢固确立旅游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及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突出“雪山、森林、温泉、庄园”四大特色,借助旅游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面带动全县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到2007年,游客人数达到37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65亿元,占GDP的14.5%;2010年游客人数达到49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7.47亿元,占GDP的20.75%;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66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3.27亿元,占GDP的24.98%。
根据大邑县旅游发展规划目标,2004—2020年规划期内,花水湾旅游环境综合整治、鹤鸣山风景区名胜旅游开发建设、烟霞湖风景区名胜旅游开发建设、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旅游开发建设、西岭雪山旅游开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共需新增风景旅游设施建设用地48.2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33.74公顷。见表10。
表10 风景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预测表 ( 单位:公顷)
项目名称 花水湾旅游设施建设 鹤鸣山风景旅游设施建设 雾中山旅游设施建设 西岭雪山旅游设施建设 烟霞湖风景旅游设施建设 合 计 规划时段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用地面积 18.67 8.00 5.33 10.00 6.20 48.20 其中:耕地 13.07 5.60 3.73 7.00 4.34 33.74 6、其他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预测
根据有关部门用地规划,规划期内全县需新增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其他独立选址重点项目用地13.80公顷,其中耕地9.66公顷。见表11。
表11 其他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预测表 ( 单位:公顷)
项目名称 大邑县污水处理厂 大邑县垃圾处理场 大邑县第四水厂 花水湾污水处理厂 大邑县预备役部队用地 合 计 规划时段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2004-2010年 用地面积 3.60 3.60 3.67 0.93 2.00 13.80 其中:耕地 2.52 2.52 2.57 0.65 1.40 9.66 综上所述,规划期内全县共需新增各类建设用地 2140.9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498.68公顷。见表12。
表12 2004—2020年大邑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汇总表
其中耕地面积(公项目类别 新增用地面积(公顷) 顷) 城镇建设 1944.96 1361.47 交通建设 119.99 84.00 水利水电建设 14.01 9.81 风景旅游设施建设 48.2 33.74 其他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 13.8 9.66 合计 2140.96 1498.68 (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1、土地开发潜力分析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其自然灾害等破坏造成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据四川省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大邑县耕地后备资源为1403.70公顷,其中可开垦土地1227.25公顷,可复垦土地176.45公顷,分别占87.43%和12.57%。可开垦土地主要为荒草地,面积1068.24公顷,占87.04%,其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稍加改造即可成为耕地;滩涂和其他未利用土地分别占10.42%和2.53%,主要存在砾石含量高、土壤厚薄不均等问题,需通过一定工程措施才能开发为耕地;可复垦土地均为废弃地,如废弃道路和废弃工矿,需先去掉建设硬化层,然后采取客土法搬运外来耕作表土,才能改造为耕地,其工程量较大。根据大邑县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测算,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开发复垦共可新增耕地784.06公顷。见表9。
2、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整用地结构、归并零星地块、平整土地、兴修道路与渠道等综合治理、集中村庄及乡村企业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