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强调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5、坚持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建设占用耕地与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的原则。
6、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工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7、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将土地规划纳入成都市域一体化考虑,使大邑县既能相对独立地承担所在区域的中心职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又能承担成都市市域西南翼城镇群重要节点的作用。
8、坚持集约发展、重点突出的原则,以集约发展方式切实节约土地,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县域和片区中心镇,引导人口和产业聚集,增强聚集效益。
(四)规划的期限
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阶段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为与政府目标相衔接,增加2007阶段目标年。即规划时段分为2004—2007年、2008—2010年和2011—2020年三个时段。
二、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
1、1997—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8888公顷,占1996年耕地面积的86%。 (2)建设占用耕地指标263公顷;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通知(川委发[2000]21号)文件,追加大邑县9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共计133.50公顷,其中耕地119.70公顷。1997—2010年规划期内,全县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共计396.50公顷。
(3)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面积800公顷。 (4)耕地保有量为33703公顷。 2、规划实施情况
大邑县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8年底完成,2000年批准实施。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先后分次依法报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224.8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50.05公顷,占上轮规划耕地占用指标的26.49%,目前剩余耕地指标246.45公顷。依法上报批准建设用地中:
(1)城镇建设用地45.8746公顷,占用耕地32.5253公顷。分别为:晋原镇建设用地40.4420公顷,占用耕地27.5157公顷;安仁镇建设用地0.9047公顷,占用耕地0.8414公顷;悦来镇建设用地0.9786公顷,占用耕地0.9101公顷;沙渠镇建设用地1.8213公顷,
占用耕地1.6845公顷;苏家镇建设用地1.7280公顷,占用耕地1.5736公顷。
(2)独立选址项目用地178.9955公顷,占用耕地117.5230公顷。分别为:川西旅游环线、大青、大双路建设用地85.6716公顷,占用耕地55.7261公顷;中国移动建设用地0.0065公顷,均为耕地;中国联通建设用地0.1452公顷,占用耕地0.1323公顷。
规划实施以来,全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710.23公顷,占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的88.78%,较好的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任务。除满足了本县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需要外,还支援了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市、县)耕地占补平衡。
上轮规划全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8888公顷。规划实施几年来,全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全县各类建设未占用基本农田,2003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仍维持1996年划定面积28888公顷不变。
1997—2003年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详见表1。
表1 1997-2003年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基本农田 耕地保有量 项目 (公顷) 2010年规划目标 至2003年 30181.55 执行情况 % 剩余指标 28888 (公顷) 33703 28888 保护面积 非农建设 占用耕地 (公顷) 396.50 开发复垦整理 新增耕地 (公顷) 800 150.05 26.49 246.45 710.23 88.78 89.77 3、规划实施成效分析
前述规划实施情况表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开始实施以来,大邑县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总方针,立足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报批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切实保护耕地,规划实施成效明显。
1、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规划实施几年来,总体上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内涵挖潜,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大邑县自身的区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稳定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水平,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水平,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710.23公顷,同期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50.05公顷,净增耕地面积560.18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缓解了建设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耕地的利用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耕地利用保护的双丰收。
3、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规划首先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单位土地面积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全县GDP比1996年增加34.28亿元,增长153.10%;人均GDP达到1.14万元/人,比1996年增加0.68万元/人,增长147.83%;规划实施以来,大邑县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呈现强劲的上升势头,2003年全县第三产业产值达25.64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45.24%。比1996年增加19.80亿元,增长339.04%。特别是以建设旅游大县为目标,突出“雪山、森林、温泉、庄园”四大品牌,旅游业持续升温,发展迅速。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加强大邑小康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县建设试点地区和推进以晋原镇为中心、安仁镇、王泗镇为重点的城镇化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全县单位土地面积效益亦不断提高,由1996年1.45万元/公顷提高到2003年3.67万元/公顷,增长了153.10%。见表2。
表2 大邑县GDP、人均GDP和单位土地面积GDP变化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