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 122.21.136.0/24 和 122.21.143.0/24 经过路由汇聚,得到的网络地址是B。 (1) A.122.21.136.0/22
C.122.21.143.0/22
B.122.21.136.0/21
D.122.21.128.0/24
● 虚拟局域网中继协议(VTP)有三种工作模式,即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模式和透明模式,以下关于这 3 种工作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2) A.在服务器模式可以设置 VLAN 信息
B.在服务器模式下可以广播 VLAN 配置信息 C.在客户机模式下不可以设置 VLAN 信息 D.在透明模式下不可以设置 VLAN 信息
● 按照网络分级设计模型,通常把网络设计分为 3 层,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以下关于分级网络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3)A.核心层承担访问控制列表检查功能
B.汇聚层实现网络的访问策略控制 C.工作组服务器放置在接入层
D.在接入层可以使用集线器代替交换机
● 在 802.11 定义的各种业务中,优先级最低的是 A 。 (4) A.分布式竞争访问 B.带应答的分布式协调功能
C.服务访问节点轮询 D.请求 / 应答式通信
● IPSec VPN安全技术没有用到 ( C) 。
(5) A.隧道技术 B.加密技术
C.入侵检测技术 D.身份认证技术
● ADSL采用的两种接入方式是 (A) 。
(6) A.虚拟拨号接入和专线接入 B.虚拟拨号接入和虚电路接入
C.虚电路接入和专线接入 D.拨号虚电路接入和专线接入
● 在下面关于以太网与令牌环网性能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C) 。 (7) A.在重负载时,以太网比令牌环网的响应速度快
B.在轻负载时,令牌环网比以太网的利用率高 C.在重负载时,令牌环网比以太网的利用率高 D.在轻负载时,以太网比令牌环网的响应速度慢
● IEEE 802.11采用了CSMA/CA协议,下面关于这个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8) A.各个发送站在两次帧间隔(IFS)之间进行竞争发送 B.每一个发送站维持一个后退计数器并监听网络上的通信 C.各个发送站按业务的优先级获得不同的发送机会 D.CSMA/CA协议适用于突发性业务
● 为了确定一个网络是否可以连通,主机应该发送ICMP A 报文。 (9) A.回声请求 C.时间戳请求
B.路由重定向 D.地址掩码请求
● 以太网中采用了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这个算法的特点是 (B) 。 (10)A.网络负载越轻,可能后退的时间越长 B.网络负载越重,可能后退的时间越长
C.使用网络既可以适用于突发性业务,也可以适用于流式业务 D.可以动态地提高网络发送的优先级
● IPv6“链路本地地址”是将主机 (B) 附加在地址前缀1111 1110 10之后产生的。
(11)A.IPv4地址 C.主机名
B.MAC地址 D.任意字符串
● ISP分配给某公司的地址块为199.34.76.64/28,则该公司得到的地址数是 (B) 。 (12)A.8 B.16 C.32 D.64
● 互联网规定的B类私网地址为 (B) 。 (13)A.172.16.0.0/16 C.172.15.0.0/16
B.172.16.0.0/12 D.172.15.0.0/12
● 在Windows系统中若要显示IP路由表的内容,可以使用命令 (B) 。 (14)A.Netstat -s B.Netstat -r C.Netstat -n D.Netstat –a
● OSPF协议适用于4种网络。下面选项中,属于广播多址网络的是 (A) ,属于非广播多址网络的是 (C) 。
(15)A.Ethernet B.PPP C.Frame Relay D.RARP (16)A.Ethernet B.PPP C.Frame Relay D.RARP
●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有三种,这三种交换方式不包括 (B) 。 (17)A.存储转发式交换 C.直通式交换
B.IP交换 D.碎片过滤式交换
● 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路由缩放问题。使用CIDR技术把4个网络
C1:192.24.0.0/21 C2:192.24.16.0/20 C3:192.24.8.0/22 C4:192.24.34.0/23
汇聚成一条路由信息,得到的网络地址是 (C) 。 (18)A.192.24.0.0/13
B.192.24.0.0/24
D.192.24.8.0/20
C.192.24.0.0/18
● 在Windows中,ping命令的-n选项表示 (A) 。 (19)A.ping的次数
B.ping的网络号
D.不要重复,只ping一次
C.用数字形式显示结果
● 在Windows中,tracert命令的-h选项表示 (B) 。 (20)A.指定主机名
B.指定最大跳步数
C.指定到达目标主机的时间 D.指定源路由
● 对路由选择协议的一个要求是必须能够快速收敛,所谓“路由收敛”是指 (C) 。 (21)A.路由器能把分组发送到预订的目标
B.路由器处理分组的速度足够快
C.网络设备的路由表与网络拓扑结构保持一致 D.能把多个子网汇聚成一个超网
● 一个局域网中某台主机的IP地址为176.68.160.12,使用22位作为网络地址, 那么该局域网的子网掩码为 (C) ,最多可以连接的主机数为 (C) 。
(22)A.255.255.255.0
C.255.255.252.0
B.255.255.248.0 D.255.255.0.0
(23)A.254 B.512 C.1022 D.1024
● E载波是ITU-T建议的传输标准,其中E3信道的数据速率大约是 (B) Mb/s。贝尔系统T3信道的数据速率大约是 (C) Mb/s。 (24)A. 64 B. 34 C. 8 D. 2 (25)A. 1.5 B. 6.3 C. 44 D. 274
● 在以下网络应用中,要求带宽最高的应用是 (B) 。
(26)A.可视电话 B.数字电视 C.拨号上网 D.收发邮件
● 在路由表中设置一条默认路由,目标地址应为 (D) ,子网掩码应为 (A) 。 (27)A.127.0.0.0 B.127.0.0.1
C.1.0.0.0
D.0.0.0.0
(28)A.0.0.0.0 B.255.0.0.0 C.0.0.0.255 D.255.255.255.255 ● 属于网络 112.10.200.0/21 的地址是 (B) 。 (29)A.112.10.198.0
C.112.10.217.0
B.112.10.206.0 D.112.10.224.0
● 设有下面 4 条路由: 172.18.129.0/24 、 172.18.130.0/24 、 172.18.132.0/24 和 172.18.133.0/24 ,如果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 4 条路由的地址是 (A) 。
(30)A.172.18.128.0/21
C.172.18.130.0/22
B.172.18.128.0/22 D.172.18.132.0/23
● 快速以太网标准比原来的以太网标准的数据速率提高了10倍,这时它的网络跨距(最大段长) (C) 。
(31)A.没有改变
C.缩短了
B.变长了
D.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 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IEEE 802.11g规定的最大数据速率是 (D) 。 (32)A.1 Mb/s
C.5 Mb/s
B.11 Mb/s D.54 Mb/s
●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i提出了新的TKIP协议来解决 (B)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3)A.WAP协议
B.WEP协议
C.MD5 D.无线路由器
● ICMP协议有多种控制报文。当网络中出现拥塞时,路由器发出 (C) 报文。 (34)A.路由重定向
C.源抑制
B.目标不可到达 D.子网掩码请求
● 关于IEEE 802.3的CSMA/CD协议,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 (B) 。 (35)A.CSMA/CD是一种解决访问冲突的协议
B.CSMA/CD协议适用于所有的802.3以太网
C.在网络负载较小时,CSMA/CD协议的通信效率很高 D.这种网络协议适合传输非实时数据
习题一
(1) 以下关于以太网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 关于 Ethernet-II 的规范是 IEEE 802.3 (B) 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是 CSMA/CD (C) 以太网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技术 (D) 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标志着以太网已从共享时代进入到了交换时代
(2) 在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采用(D )。
(A) 非坚持 CSMA (B) 半-坚持 CSMA (C) p -坚持 CSMA (D) 1 -坚持 CSMA
(3) 对传统的以太网而言,限制网络跨距的最根本因素是(B )。
(A) 节点发送的信号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B) 节点是边发送边检测冲突的 (C) 跨距太大将不利于载波帧听 (D) 跨距太大会造成“退避时间”过长
(4) 以下关于 802.3 帧格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802.3 帧即 Ethernet-II 帧 (B) 前导码为 8 字节 (C) 有一个长度字段 (D) 有一个类型字段
(5) 10Mb/s 以太网不支持的媒体是(B )。
(A) 粗同轴电缆 (B) 单模光纤 (C) 多模光纤 (D) 非屏蔽双绞线 UTP
(6) (C )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网桥。
(A) 网关 (B) 路由器 (C) 以太网交换机 (D) 中继器
(7) 在工程中,组建总线型 10Mb/s 以太网应遵循(B )规则。 (A) 6-5-4-3-2-1 (B) 5-4-3 -2-1 (C) 4-3-2 -1 (D) 3-2-1
(8) 1000BASE-T 中采用(A )编码。
(A) 卷积编码 (B)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 4B5B 码 (D) 5B6B 码
(9) 生成树协议的作用是(D )。
(A) 确定任意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 (B) 寻找一个源节点到多个目标节点间的多播路由 (C) 确定虚拟局域网 VLAN 的构成 (D) 查找并消除循环冗余链路,并能在工作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链路来维持数据通信
(10) (A )不属于 VLAN 的划分方式。
(A) 基于应用层 (B) 基于网络层 (C) 基于 MAC 地址 (D) 基于端口
(11) 在管理 VLAN 成员端口时,端口的输出规则一般是(D )。 (A) Tag (B) Untag (C) Unchange (D) 以上都有可能
(12) 802.11 媒体访问协议定义了(B )种不同的帧间隙。 (A) 3 (B) 4 (C) 5 (D)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网络设计作业2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