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活力。沃茨拉维克、贝弗拉斯和杰克逊撰写了《人类传播语用学:交往模式、病理学和悖论的研究》,它是这个小组最著名的著作。小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人物是冯。福斯特。帕洛阿尔托小组并未被组织成一个大学的系或是学院,而是被组织成一个松散连接在一起的学者小圈子,这些学者从事精神健康、家庭治疗和精神分裂症等与传播学有关的问题研究。
帕洛阿尔托小组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帕洛阿尔托学派与弗洛伊德的方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它在其传播思想中表现出一种系统理论的观点。帕洛阿尔托小组将焦点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作为它的分析单位。小组的关系理论内在的具有一种人际传播的性质。它反对有关治疗的医学模式。此小组最为激进的偏离的弗洛伊德对于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省悟”的重视。贝特森并不认为无意识能够被弄得有意识。小组相信,某个个体的问题无论起源怎样,都可以得到缓解。此小组的学者将他们的方法看作是实用主义的,因为他们的重点是有关传播如何 影响人类行为的。
元传播、悖论、双重约束:罗杰斯-法拉斯编码系统, 1、胜人一筹 2、略逊一筹 3、交叉一致。
抑制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它,一个个体阴止某些儿时的事件和其他东西成为在自觉意识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偏见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它,无意识层面的神经性的、或精神的焦虑被转化为有意识的恐惧。因此,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之间有可能发生交换。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对行为的一种内在考察的个体性的解释,是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而发展起来的。
弗洛伊德的创造性疾病和梦的分析
1896年,弗洛伊德的父亲去世,引起了一场中年危机和神经疾病,由此导致弗洛伊德对他自己的梦进行自我分析。在对付他自己的神经病,即一种创造性疾病(creative illness)时,弗洛伊德开始写作《梦的释义》(1899),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随着《梦的释义》的出版,弗洛伊德的神经疾病也痊愈了。“这本书可以被称作是一部伪装起来的自传。”
1900年以后,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将这个缺乏信心的年轻开业医生变成了一个新学说和新流派的充满自信的奠基人,他相信他已经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他将这一发现视为他对这个世界所具有的使命”弗洛依德在自己的许多梦中找到了婴儿性欲的根据,包括对父亲与弗洛伊德母亲的性关系的妒忌。
精神病学在欧洲的兴起
精神分析理论最初是在维也纳获得发展,然后扩展到瑞士和德国。今天,欧洲将弗洛伊德作为一个昔日的天才来顷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精神分析学。美国现在是世界精神分析的中心。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裂)两者的主要分歧涉及“利比多”的性质。对于荣格来说,“利比多”是一个一般性的生命动能。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它是一种性的动能。荣格还反对俄狄浦斯情结。他因其“类型”(archetypes)概念而广为人知,这是普遍的、原发性的概念。最终,荣格不仅中止了与弗洛伊德的关系,而且彻底离开了精神分析运动。
精神分析理论向美国的转移
可以理解的是,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不过美国心理学的主流朝着不同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方向发展。现代心理学从W·冯特
(Wilhelm Wundt)演化而来,冯特是实验心理学家,他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比弗洛伊德开始创立精神分析理论的时间
约早10年。尽管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都注重人类行为的个体内的解释,但它们在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
1、心理学是以(实验室的实验)方法为中心,而精神分析理论是以(神经病)问题为中心。心理学试图通过使用实验的方法而成为科学的学科,但这对于精神分析理论来说是不适合的(舒尔茨,1975)。
2、受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的资料是定量的,而精神分析理论涉及个体精神生活的复杂性,使用取自深入的案例研究的定性资料。
3、心理学的时间框架是实验的此时此刻,而精神分析理论与个体以前的生活有关,利用回忆童年时期的事件来解释成人的神经病。
4、对于心理学家来说,主要感兴趣的个体是正常的成人或儿童:精神分析家则涉及神经病患者。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对于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S·弗洛伊德是自19世纪以来欧洲的三个影响力量之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它们掩盖在无识之中——之年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
力量,尽管这些理论不是精神分析理论。例如F·海德(Fritz Heider)(1946)的平衡理论,L·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和谐理论以及佩蒂(Petty)和卡西奥普(Cacioppo)(1981,1986)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或不和谐的状态,由于对于个体来说乃是不舒适的事,所以导致了这个个体的行为和变化。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由C·I·霍夫兰所开创,这个传统是从C·赫尔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赫尔的学习理论反过来又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H·D·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尽管它没有同样直接地影响拉斯韦尔的传播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为了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批判学派对于偏见的颇有影响的研究在阿多诺等人(1950)的《权威人格》中有记载,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帕洛阿尔托小组和交往传播
G·贝特森是帕洛阿尔托的两个交往传播小组的理论指导教师,这两个小组的学者们在他们的交往观点上是完全相容的。最终,贝特森在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研究资助用完了,两组学者逐渐合并为至20世纪70年代末被称为帕洛阿尔托学派或帕洛阿尔托小组的组织(怀尔德,1979)。或许,更准确的是把这些学者称为交往传播学派,因为这是它的主要的理论侧重点。
贝特森起初是帕洛阿尔托小组的核心人物。??这个小组近乎是一个社会运动,以作为交往者的人类传播行为的理论观点为中心。如同C·怀尔德(Carol Wilder,1979)在她关于帕洛阿尔托学派的评论中所说:“我经常感到在追
踪这个部分(她的观点),即我正在涉及的与其说是一种传播理论,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运动——甚至是宗教运动,或许,传播意识形态是一个更加准确的术语。”
G·贝特森:奠基者
贝特森是一个真正的跨学科的学者,在他的知识兴趣中不存在什么界限。“就他的大部分生涯来说,G·贝特森试图发展一种普遍的认识论,它将在一个本质上是系统理论的参照框架中,对所有生物的整合信息、组织和重新组织信息、向外传播信息的能力提供一种综合性的说明”(里伯,1989)。
贝特森论证说,人类精神不在大脑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之中,而是外在于身体,在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此有了这样的标题:“精神生态学”。这样一个概念强调个体与其他人的传播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反映了帕洛阿尔托小组的中心论题。
帕洛阿尔托小组和传播学
P·沃茨拉维克、J·B·贝弗拉斯和D·杰克逊撰写了《人类传播语用学:交往模式、病理学和悖论的研究》(1967),以便对帕洛阿尔托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这是表述交往观点的核心文献,也是这个小组最著名的著作。
帕洛阿尔托小组中的另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H·冯·福斯特(Heinz von Foerster),他(于1911年)生在维也纳,并在那里成长。他的叔叔就是哲学家L·维特根斯坦。
冯·福斯特指出,一个行为的观察者、被观察的现象和观察的过程构成 了一个控制的体系。这个观点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一个科学家所观察的是一个社会的结构,有关绝对客观性的尝试是徒劳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传播学史笔记(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