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___________,决眦人归鸟。(杜甫《望岳》)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读书切戒在慌忙,__________________。(陆九渊《读书》) 【答案】
(1)信誓旦旦; (2)是非之心;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日月忽其不淹兮;
(5)以咨诹善道; (6)荡胸生曾云; (7)一尊还酹江月; (8)涵泳工夫兴味长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小题。
失乐园 师陀
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13. 请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①内容:首段主要写了乡下人的生活状况1分: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给人的感觉是“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作用:渲染了“寂寞”或冷寂的氛围,也暗示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环境。1分
②结构:与下文第②段孩子们在“乐园”嬉戏的
热闹情景形成对比1分,“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作用:衬托出“乐园”的美好。1分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乡下人的生活状况,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2分②与下文孩子们在“乐园”嬉戏时的热闹形成对比,反衬了“乐园”的美好。2分 解题方法:
散文开头、结尾、中间段的作用:
(1)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2)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3)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
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14. 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
文本1节:“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村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2分
文本2节:“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
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乐2分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带来了快乐2分
14.参考答案:①村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2分②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乐;2分③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带来了快
乐。2分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变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15. 请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
首先从文中找到令“我”哀伤的原因: “我失去乐园(进学校)”
“我父亲故去”(失去亲人的哀痛1分) “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必须按照成人平常地生活的无奈1分)
“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想参与儿童游戏而不得的慨叹1分)
“我已经不是孩子”“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乐园,放不下乐园”(美好童年逐渐远去的悲伤1分)
15. 参考答案:①失去亲人的哀痛;②想参与儿童游戏而不得的慨叹;③美好童年逐渐远去的悲伤;④必须按照成人平常地生活的无奈。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汤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
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 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 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优愁。我们的“天才“呢? 哪里去了!
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于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 (选自1937年3 月版《黄花苔》,有删改 )
16. 请探究标题“失乐园”的深刻意蕴。 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失乐园”,表层意思是孩子们失去了自己的“乐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乐园的追忆;(对过去美好乐园的追忆2分)(对家园丧失的哀痛2分)
深层含义从文中相关信息里分析,如“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对成年人变得虚伪、平庸的无奈和反省2分)“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优愁”(对童真失去、快乐时光消逝的叹惋2分)“孩于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对教育现状的隐忧,对儿童命运的关切2分)
⑥对社会环境恶化、今不如昔的感喟;2分⑦对美好精神家园的向往。2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教师课堂版(十一)苏北五市附详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