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作业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和体验情况,在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强调学生知识掌握的数量多少,在于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态度,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其评价原则应坚持正面评价、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实践和创造。
(3)综合评价
探究性作业的评价内容主要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措施也比较多样,可以从学习档案、学习成果、学习日记、学习体验来体现。在探究性作业评价中,学生没有“做得不好”只有“做得好”,和“怎样做得更好”。
2.探究性作业的评价量表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的途径
1.根据知识与生活的衔接点设计适宜的探究性作业
数学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等同,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研究周围生活的过程,好的数学作业,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能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动,使他们真正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学习单价、数量、总价后,就可根据数量关系式找找生活中的三者关系,可自编应用题。
2.根据作业的难易度,提供合适的脚手架
在每项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智力潜能,鼓励每位学生去实践、去探究,也要在学生遇到困难过程中适时点拨,为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脚手架,例如
学生在完成计算商品总价时,由于刚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尚未学过小数乘法,鼓励学生把“元”化作“角”,从而解决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计算问题。
3.根据作业的内容,选择有效的组织形式
完成探究性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也可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鼓励每个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去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五)探究性作业个案例举 案例概述(价格问题) 1.背景
价格问题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它主要通过应用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以前,学生已通过学习乘除法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了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三量关系之间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完整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价格问题是每个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以这一提供根植生活的情境知识切入,通过实践性回家作业的形式,将充满数学中价格知识问题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不但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例题引入——公式推导—练习操练,课后回家反复操练的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而且学生思维活跃,知识融会贯通,学起来轻松,知识重点难点掌握牢固。
2.目标
以探究性作业为载体,形成内容、能力、应用的三维构架,力求单价、数量、总价等相应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应用。
3.过程
(1)教师引导,课前提出任务
在学生已具备四则运算,理解和掌握了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背景知识基础上,根据价格问题学习目标要求,在新课学习之前,提出实践性回家作业要求:一结合日常生活开支或者通过市场调查,确定自己所要探究的项目。二完成某项费用调查表。三在探究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四提供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的脚手架——作业单。下为某项开支费用支出作业单:
项目 问题与建议: (2)课外探究,完成作业(略) (3)课内交流,掌握新知 ①相互交流
师: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谁愿意上来交流?
生1:放学后,我在商店调查文具用品时,发现四年级的学生都在买量角器和三角尺,我站了一刻钟,共有26人买量角器和三角尺,10人买卷笔刀,我就做了如下统计:
单价 数量 总价
项目 量角器 三角尺 卷笔刀 玩具卷笔刀 单价 2元 2元 1元 3元 数量 36个 36套 10个 4个 总价 72元 72元 10元 12元 生2:昨天我陪妈妈一起到菜场去完成作业的,真有趣我调查的情况是这样的: 项目 青菜 鲫鱼 虾 单价 8角 5元5角 12元 数量 2斤(1千克) 1斤(500克) 1斤(500克) 总价 1元6角 5元5角 12元 生3:昨天我看水、电、煤气等表,向妈妈调查了水、电、煤气的价格,妈妈还告诉我其他一些家里的开支,现在我知道了家里每个月的开销也蛮大的(每度估算到角):
项目 水费 电费 煤气费 电话费 有线电视费 物业管理费 ……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言,气氛十分活跃,有的是到超市、服装店、建材商店、菜场等进行各种商品调查完成作业的;有的学生是通过向家长咨询完成作业的;有的学生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完成作业的。这次实践性回家作业完成率100%,提供调查信息62条,连平时作业一直拖拉不愿意做的同学也完成了任务。
②运用实例,自主学习
一看书中例题,对照自己所做作业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个别、同桌、小组,创编应用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4)交流所得,畅谈体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探究性回家作业的形式来学习数学好不好? 生齐答:好!棒极了! 师:为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1:这样的回家作业我喜欢,不象书上那些计算题,应用题很枯燥的。 生2:我在完成昨天作业时,发现平时买东西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可以编成价格问题应用题,我现在对价格问题应用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知道得清清楚楚,随便题目如何变化我都不会搞错。
单价 1元6角 6角 2元1角 1角 13元 6角 数量 15立方米 102度 31立方米 1010次 1个月 120平方 总价 24元 61元2角 66元1角 101元1角 13元 72元 生4:今天早上,老师要我收我们小组8个同学的杂志费,每本3元,一共24元。
生3:这样的作业老师你以后多布置点,我肯定会做,而且能够出色的完成。(作业经常拖拉的学生)
生4:这样的作业,还能够让我们学到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昨天我到菜场上去买菜中发现菜原来都是按“斤”来算的,但商家的电子称却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后来通过我观察,找到了规律,原来1千克=2斤。
生5:对!对1对!我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原来“买卖”东西有许多数学学问,我爸爸是做生意的,每次衣服,鞋,帽的批发价都比较便宜,而零售的价格就比较贵,每样商品上爸爸都会用数学方法计算每件赚的钱,然后他还会用“打折”,买1送1等方法来吸引顾客。
生6:这样的回家作业,除了让我们能够掌握有关价格问题的知识之外,我还发现放学后,四年级有的学生买量角器,买了3把或4把,每把1元,就用去了3元或4元,问问为什么买那么多,原因是经常掉,干脆多买一些备用。所以我认为爱惜学习用品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觉得从我的调查表中来看,许多学生买学习用品不是看它的实用价值,而是看它漂亮与否,有没有玩的功能。从表中看出,价钱贵的的商品购买的数量较大,总共的价钱也就高了。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的交流自己的“作业”,同时不住的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表示肯定。就连平时作业“忘了”做作业的同学现在也在踊跃的发言,发表他们的见解。
课后,我问了部分学生,为什么今天讲的如此投入?:“老师,你不知道啊,这是我亲自去调查的,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学生得意的说。:“X同学,今天的作业怎么没忘带?” “老师,这样的作业做起来很有劲,我怎么会忘记呢?学生自信地说。
学生的回答让我不得不思量:今天同学们为什么乐意让老师多布置点作业?学生到底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呢?
四、研究的成效
(一)探究性作业改变了学生“算”数学的方式
在探究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作业不再是教师布置统一命题,学生练习完成,而是通过各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数学情景,进行自主开放式的练习作业完成的方式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人完成,而可以是自由的组合成员,以小组形式进行完成作业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作业的结果也不是统一的,成果形式和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体现在:
1.拓宽了学生“做”数学的空间和时间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使用统一的教材,授课时间,限制在40分钟内,学生学到的空间仅是课堂,而课外的练习也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反复训练,如何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时空,本课题的研究为此提供可能,例如在二年级在学好乘法口诀后,教师把一贯的枯燥的熟读、熟背口诀,改为“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或者根据你今天到超市去的所见所闻,看看有乘法算式吗?”这样低年级学生自然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产生学习数学的亲近感,而对于中、高年级有了四则运算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后
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计算家庭开支情况,可以是一天的,也可以是一个星期,甚至可以是一个月的。
设计“今天我当家”可用下面表格: 作业内容 设计背景 作业目标 完成时间 作业过程 反馈形式 体验当家 学生浪费现象严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家务劳动技能差,结合“常见数量关系”思品课、生劳课等进行当家技能训练。 感受当家的酸甜苦辣,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学生通过数学实践加强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1--4周 留心观察父母当家情况---与家长协商有关当家事宜---自己当家一周或一月---撰写体会 文字汇报或统计表汇报或数学日记 2.改变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尺度
数学探究性作业实际上是学生去了解、探究的数学领域的一个个“小课题”,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所涉及到知识不仅仅是数学书上的,还有其他学科的各科知识领域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实践。
因此在作业的评价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看正确率的评价方式,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批、免批、互批、跨学科批”等评价方式。
(二)探究性作业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在,在教学方面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盲区:学生只会做“学校数学”,却对那些“街头数学”例如:算电话费、水费、装饰面积等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因为许多教师认为数学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孰不知数学实践活动好比是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体会所学数学在知识中的运用,因此实践性作业通过学生练习体验到数学魅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1.寻找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几次实践性作业的练习,学生比以往寻找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教学完面积这一单元后,布置了一项找找身边的周长、面积问题。孩子们发现的问题还真是百花齐放,学生从班级到校园,再到小区、又到家庭,共收集相关的周长、面积问题约为68个,知识涉及面之广是任何一节数学可所不能相比的,学生问题来源统计如下: 学生问题来源:
问题来源 从教室环境布置 从校园环境设施 从小区设施环境 家庭装修 问题个数 12个 18个 19个 11个 百分比 17% 26% 28%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