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2011年2月至6月,由xx县委政研室(农办)牵头组
成调研工作组,重点对xx个乡镇xx个村(居委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0年8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按照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实施村庄庭院整治,全面开展绿化活动,全面开展亮华美好活动“五个”全面和突出抓好不良建筑拆除,突出抓好路边形象改善,突出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突出抓好群众素质教育的“四项”重点工作任务的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努力打造“人居环境最优、创业环境最佳、城乡和谐最好、发展活力最强”的
1
新永仁打下坚实基础,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继续实行县级机关部门挂钩村组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督查考核作护航的良好工作局面。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永仁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以及召开乡党委书记群众会、村干部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2
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10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出台“以奖代补和以惩代罚”政策,每年由县财政投入2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奖励每个示范村5000元,达标村2000元。对列入县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和达标村的村组,经有关部门按照《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验收考核标准》和《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验收考核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同时对示范村作重点投入,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全县10个示范村设臵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臵了170名保洁员。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3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 乡镇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 7个乡镇建设了垃圾填埋场; 7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 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同时,村、村、等 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初步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各乡镇逐步形成村规民约制、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巡查制度、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
2011按照着力建设一批示范村、示范带,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的思路。通过考核验收,县委、政府对1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21个达标村分别给予了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直接奖到自然村,这些村庄都有以下共同点而被评为“示范村”:一是农户“六能”。能扫干净;能摆整齐;能清理白色垃圾;能清除乱石杂物;能开展“一池五改”( 一池为沼气池,五改为改圈、改厕、改厨、改院和改水);门前能“六包”(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包绿
4
化、包清障、包垃圾分类)。二是村庄“三无四有”。房前屋后无乱搭乱建;房屋四周无垃圾;村主干道,户与户之间,村商店、学校、活动室、医务室和村委会周围等可视范围内无垃圾。房前屋后及庭院内外、村庄周围、道路两旁、河道两岸等宜林地有绿化美化;有自己的特色的精品户;有简易路灯;有简易垃圾箱。三是河道“四无”。河面无阻水障碍物;水体无畜禽粪便排入河内;河坡规划控制和管护范围内无肆意取土;无侵占河道现象。四是公路“四无”。路面干净,公路两侧无新增违法建筑;公路路面、用地及桥下无非公路使用的堆积物;无公路打谷晾晒的情况;无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现象。五是维护和保洁的长效机制“五有”。评为“达标村”的,不同方式的做好了六有:一有村庄总体规划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实施方案。二有群众筹资投劳。三有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环境卫生监督员。四有号召群众清扫村前屋后,清除碎砖烂瓦,清理沟渠河塘,整齐堆放柴草,拆除废旧残墙,清扫村间道路,实施日常保洁的带头人。五有开展“七清四化”(七清:清垃圾、清粪草、清污水、清路障、清河道、清危房、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四化:村庄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标语。六有公共设施建后管理维护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关于建立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调研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