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文科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结题报告
丹徒高级中学 宗丽华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本校很多的文科生对数学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自信心。若任其发展下去,学生的数学能力只会越来越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从数学课程的角度来看
很多文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而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数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自信心是兴趣的源泉。
3、从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的角度来看
按照08年江苏新高考方案,语文、数学、英语将成为重点考查科目,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的160分由于它的选拔特点和巨大的分差,将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二、《对提高文科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理论支撑
1、依据《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杜玉祥、马晓燕、魏立平、赵继超著)和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设计的
《中学生学习水平现状和“学困生”成因调查表》,确定后进生的类型为:智力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和外因导致型。
(1)智力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这些学生有一部分属遗传因素造成的智力有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小学初中学习和家庭教育的各种原因,造成基础学力欠缺,而导致智力发展跟不上正常要求。
(2)动力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由于学习动机和意志、情感等方面原因出现偏常而引起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差,学习过度焦虑。
(3)学习不得法型后进生。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取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很难得到学习上的成功。
(4)外因导致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困难,
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关系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主要特征是厌学或不能坚持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作,好疲劳,懒散,有的带有思想品德作风上的不良倾向,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2、影响一个人成材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67%,而差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差生有显著的差异。
3、苏霍姆林斯基的 “困难生”理论
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他跟家长们、家长的邻居们,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 三、《对提高文科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研究价值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从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找出影响学困生发展的典型因素,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通过教师对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不同角度进行系
统、综合的研究,将为学习困难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学困生的学习与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对提高文科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设计 1、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剖析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成因,按成因的不同性质将学困生分成若干类型;
(2)提出增强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若干策略;
(3)针对不同学生实施相应策略,检验能否达到增强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4)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解决主要问题:
(1)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成因分析 (2)缺乏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学困生类型 (3)研究出增强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策略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共分四个阶段:
(一)、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主要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研究学生调查问卷内容和形式,并制定研究计划,为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主要是选择实验对象,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究,
做好相关形成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实研究计划,探索规律,用以指导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活动;
(三)、调整完善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主要是对前一时期的所收集资料进行探讨和研究,做好修正和完善工作,使之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并形成最终报告;
(四)、审核验收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总结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 3、具体分工
先期:刘佳老师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材料的整理;宗丽华老师主要负责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方向;朱林超老师主要负责制定实施计划。中期:分块负责研究,要有材料体现。后期:宗丽华老师撰写总结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 4、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1)问卷调查法;(2)实验法;(3)理论联系实际法。 (1)调查问卷法:由于当时只有刘佳老师在高二,我们对刘佳老师所教2个文科普通班(高二(5)班和高二(6)班)108名学生做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决定以高二(6)班(由于学校工作安排,该班08年下学期升入高三时由宗丽华老师接班,刘佳老师由于怀孕转到高一任教)作为我们的实验班,这个班是07级文科普通班,这个班学生数学整体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靠后,数学成绩在学校4个文科班中是最后一名,比对照班级还低10分左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对提高文科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结题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