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实验一 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 P199

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Rubemans紫。其吸收峰在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

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ml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用干燥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如下操作 试管编号 试剂 样品提取液ml 无氨蒸馏水ml 0.1抗坏血酸ml 水合茚三酮ml 570nmOD值 每管含氮量 0 0 空白1 0 2.0 0.1 3 0.130 1.26 样品1(未萌发) 2 2 0 0.1 3 0.123 1.19 3 2 0 0.1 3 0.188 1.83 样品2(萌发) 4 2 0 0.1 3 0.168 1.83 5 2 0 0.1 3 置于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ml,在57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ug/100g鲜重)=CVT/VSW *100 ;C=A/k (k=0.103) ; VT=100/2 ; VS=1 ; W=1

注意事项:

1. 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 2. 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

3. 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

4. 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

90℃,15min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 5. 稀释后要迅速比色;

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 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最适PH为4.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PH。

思考题:

1. 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 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

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3. 植物组织氨基酸的测定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用10%乙酸出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植物组织中除了游离氨基酸外还有蛋白质,蛋白质会影响实验结果。 10%乙酸会使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而被过滤除去。 4. 抗坏血酸在测定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保护还原型茚三酮,防治其被氧化。

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①空白,开启,透射比0%,关上,100%。②吸光度模式

1

实验二 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Folin酚试剂法 P188

原理: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 ①碱性:蛋白质肽键与铜生成紫红色蛋白质-铜络合物。

②络合物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残基使Folin试剂(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产生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其吸收峰在650nm,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

分别取0.5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2ml蒸馏水+石英砂,充分研磨,+3ml蒸馏水,定容25ml,放置15min,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如下操作 编号 牛血清蛋白250ug/ml 蒸馏水ml 试剂甲ml 试剂乙ml 1 0 1.0 2 0.2 0.8 3 0.4 0.6 4 0.6 0.4 5 0.8 0.2 5 摇匀→室温下放置10min 0.5 迅速摇匀→室温放置30min 650nmOD值 蛋白质含量 0.000 0 0.112 50 0.154 100 0.255 150 0.474 200 0.551 250 0.167 71.8 0.237 104.8 6 1.0 0 未萌发 酶0.5 0.5 萌发 酶0.5 0.5 样品蛋白质含量(mg/g鲜重)=XVTN/WVS *1000 ;VT=25;W=0.5;VS =0.5

注意事项:

1. Folin酚试剂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稳定; 2. 试剂甲、试剂乙加入后需要迅速摇匀; 3. 反应最适温度在25-30℃;

4. 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类化合物均会产生干扰。

思考题:

1. 请介绍几种常用的可溶性蛋白质测定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①Folin-酚试剂法 优点:灵敏度大、操作简单 缺点:试剂难配置,易受柠檬酸等化合物干扰 ②考马斯亮蓝G-250法 优点:灵敏度大、操作简单 缺点:易造成二次污染 ③紫外分光光度法 优点:节约样品、操作简单 缺点:准确度差

2. 测定植物体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什么意义和用途?试举例说明。 可以测定植物的代谢水平、食品中的营养指标。

3. Folin-酚试剂法测定可溶性蛋白的原理是什么?测定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原理。。。

测定时要注意最适温度为25-30℃,Folin-酚试剂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稳定,并会受到柠檬酸等化合物的干扰。

2

实验三 植物组织Vc含量测定—滴定法 P268

原理:V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染料2,6-二氯酚靛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当用蓝色碱性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草酸溶液时,其中的抗坏血酸可以将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但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之后,则再滴加2,6-二氯酚靛酚就会使溶液呈红色,借此可指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量,可计算出被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材料:白萝卜

操作步骤:5g白萝卜于研钵中,加入少量2%草酸和石英砂,快速研磨成匀浆,用2%草酸洗入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过滤,滤液备用。以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呈粉红色,并在15s内不褪色为终点。 试剂 2%草酸 标准VC(20ug/ml) 样品提取液ml 2,6-二氯酚靛酚燃料滴定ml 1空白 10 0 0 0.15 Y1 2染料标定ml 3染料标定ml 0 10 0 2.78V1 0 10 0 2.75V1 4样品ml 0 0 10 0.98Y0 5样品ml 0 0 10 1.02Y0 样品VC含量(mg/100g鲜重)=(YO-Y1)A/W *VT/VS *100 ; A=10ml*20/V1-Y1 *10-3 VT=100 ; VS=10 ;W=5

注意事项:

1. VC很容易被还原,研磨要快速,滴定也应控制在2min以内; 2. 2,6-二氯酚靛酚很不稳定,每次实验时需重新测定浓度; 3. 若样品溶液有较多泡沫,可适当加丁醇

思考题:

1. 为什么在测定VC的同时要进行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

2,6-二氯酚靛酚溶液很不稳定。

2. 为了保证抗坏血酸含量准确测定,操作过程应注意些什么?

VC很容易被还原,需要快速研磨、快速匀浆、快速滴定,并要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用铜、铁器具接触白萝卜。并用2%草酸抑制酶活性,避免VC分解。

3

实验四 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活体法 P126

原理:NR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或对-氨基苯磺酰胺)及α-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产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R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

材料:甘薯叶片

操作步骤:取2张不同的甘薯叶片,洗净后吸干水分,打孔后混匀,迅速取0.3-0.4g样品3份于三角瓶中。

30%三氯乙酸ml KNO3(磷酸缓冲液)ml 1(对照) 1 9 2(样品1) 0 9 3(样品2) 0 9 真空干燥箱抽气10min→叶片下沉 恒温培养箱30℃暗处30min→酶促反应 30%三氯乙酸ml 540nmOD值 0 0 1 0.031 1 0.030 3份各取1ml于试管+2ml 1%磺胺+2ml 0.02%萘基乙烯胺,摇匀,显色15min,以1号管作参比,在540nm下比色。

样品中硝酸还原酶活性[ug/(g.h)鲜重]=(X/VS)VT/WT X=OD值/k k=0.307;VS=1;VT=10ml;W=0.32;T=0.5h

注意事项:

1. 硝酸还原酶易失活,操作应迅速;

2. 硝酸盐还原过程应在黑暗中进行,以防止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并严格控制反应时间; 3. 从显色到比色时间要一致,显色时间过长或过短对颜色都有影响。

4. 取样宜在晴天进行,最好提前一天施用一定量的硝态氮肥,取样部位要一致。

思考题:

1. 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为什么要提前一天施用一定量的硝态氮肥,并且取样应在晴天进行?

硝态氮肥即硝酸盐,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硝酸盐诱导硝酸还原酶的合成,为实验提供足量的酶。 晴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足够的NADH和碳水化合物(能量)提供反应。

2. 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离体法和活体法各有何特点?

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本实验不需外加NADH。但重复性不好,受生物本身性质影响。

离体法:步骤复杂,但重复性较好,反应条件受人为控制。研磨易使酶失活,NADH在空气中易被破坏,要外加NADH。

3. 酶的诱导为什么要在暗处进行?

亚硝酸盐在光照下易分解,叶绿素光合作用产生的一些辅酶会加快亚硝酸盐分解。

4

实验五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P174

原理: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等。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可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保温15min则被钝化。 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再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定的总活力(α+β)比较,即可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操作步骤:各取1g种子,低温置于研钵中+少量石英砂+2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过滤后于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即为淀粉酶原液(酶液1)。取原液10ml于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即为淀粉酶稀释液(酶液2)。如下操作 酶液1 ml 钝化β-淀粉酶 酶液2 ml 3,5-二硝基水杨酸ml 预保温 1%淀粉溶液ml 40℃ 保温 3,5-二硝基水杨酸ml 0 1 0 2 1-1 1 1-2 1 0 0 1 2 2-1 0 1 2 1 0 2-2 0 1 0 1 2 置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在流水中冷却 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40℃恒温水浴中保温5min(酶促反应) 摇匀,置沸水浴10min,取出后冷却,加蒸馏水至20ml。在540nm波长下比色。

试管编号 项目 540nmOD值 测定α-淀粉酶 未萌发 A对 0.188 A测 0.166 萌发 B对 0.207 B测 0.255 C对 0.103 测定(α+β)-淀粉酶 未萌发 C测 0.107 萌发 D对 0.108 D测 0.160 参 比 管 0 α-淀粉酶活力[麦芽糖mg/(g.min)鲜重]=XVT/WVST ; X=OD测-OD对/0.2273 (α+β)-淀粉酶总活力[麦芽糖mg/(g.min)鲜重]=XVTN/WVST ;VT=100;W=1;VS=2;T=5;N=5

注意事项:

1. 要在低温下研磨,以免研磨产生的热破坏酶;

2. 水浴温度要严格控制,水浴、显色时间要严格控制; 3. 水浴锅内水位要高于试管水位。

思考题:

1. 本实验在测定α-淀粉酶活性及(α+β)-淀粉酶总活性的过程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每一组都要设置对照管?

1号管和2号管所加入的3,5-二硝基水杨酸的顺序不同,3,5-二硝基水杨酸的作用是终止酶促反应; 每一组都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种子本身所含淀粉酶对实验的干扰。

2. 测定淀粉酶活性时,为什么要用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来配置1%淀粉溶液?为什么1%淀粉溶液要在

40℃进行保温?

为了让反应在最适PH下进行; 为了让反应在最适温度中进行。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在线全文阅读。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11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