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1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努力构建以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若干个新兴产品集群为主体的“1+3+N”产业体系。
(一)构建“1+3+N”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加快构建“1+3+N”产业体系。到2015年,力争新兴产业总量比2010年翻两番,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0%。
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船舶、动力机械、汽摩零部件、家用电器、数控机床、采油装备等产业,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其中,船舶产业重点提升现有主力船型设计制造水平,加快研发生产关键配套设备,积极发展海洋工程产品、特种船舶,适时发展豪华邮轮、高档游艇产业。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重点研发生产基因工程产品、重组蛋白药物、组织与细胞工程药、疫苗和生物试剂,着力构建以研发为核心、制造为基础、流通和医疗康健为终端,涵盖“生物、医药、健康”领域的产业体系。加快提升化学药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国家一、二类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力争开发一批药效机理清晰、安全高效可控的新品种。积极发展医疗器械制造,重点研发生产成像诊断、医用化学检测与分析等高端成套医疗设备。
电子信息产业。发挥纬创资通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集聚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大力发展以高端光电产品为重点的IT产业,以嵌入式软件为主的软件产业,以及电子元器件产业,努力把泰州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以中盛光电、春兰集团、双登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打造泰州新能源产业园,重点发展光伏系统集成、储能装备、动力电池、核电配套件和节能产品制造,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新兴产品集群。围绕国家、省新兴产业方向,结合泰州产业基础,加强规划引导,积极培育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装备等一批新兴产品集群,逐步培育未来千亿级产业的后备梯队。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向高新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延伸,努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0家,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分别达20个和16个。
化工产业。以特色化、集约化为方向,加快化工集中区建设,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石油衍生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化工复合材料,努力构筑化工产业新优势。
冶金及金属制品业。围绕汽车、船舶、家电等领域需求,重点发展板、带、管、丝及金属深加工制品,加快发展特殊钢、优质钢、高性能不锈钢及制品,不断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纺织服装业。强化品牌建设,提高设计制造水平,提升高附加值化纤、棉纺和毛纺产品生产比重,着力发展高档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
食品加工业。围绕出口需求和国内高端需求,重点发展安全、营养、方便、功能食品,在深加工、精加工上求突破,着力延伸产业链,努力把我市建成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建材产业。围绕节能减排、增强功能的要求,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功能性涂料、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及电磁屏蔽功能建筑材料,努力提高产品档次。
(三)积极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集约化发展,加快构筑以中国医药城、出口加工区、新能源产业园、沿江产业带和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为主体的“一城一区一园一带一块”产业空间格局。坚持差别定位,错位竞争,重点规划建设靖江船舶产业园、泰兴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园、姜堰智能电网产业园、兴化不锈钢材料及制品产业园、海陵微电子产业园、高港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0个左右特色产业园区,促进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 (四)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资本运作、跨国经营,积极招引大项目和规模企业,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群。积极推进“百企上市培育工程”,努力形成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机制。滚动扶持100家高成长性企业,引导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的战略联盟。到2015年,全市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15家以上,超50亿元的30家以上,过亿元的1000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10家左右。
第2节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层次提高。到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42%。
(一)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立足区域制造业发展需求和生活消费需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软件和服务外包、旅游、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贡献度。
现代物流业。依托港口、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以泰州港(核心港区、泰兴港区、靖江港区)综合物流园、泰州城北物流园、江苏三江物流中心、兴化得胜湖港口建材物流园、姜堰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等为重点,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重点发展码头、仓储、加工及交易四位一体的大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努力把泰州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现有商业银行延伸网络,着力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和投融资工具,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切实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到2015年,力争新引进全国性商业银行5-8家、外资银行2-3家,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3500亿元。
科技服务业。依托各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快发展科技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孵化、科技金融及技术市场等服务业,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围绕工业优势产业,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为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企业管理提供有效服务。坚持离岸外包和境内外包并举,积极承接服务资本转移,重点发展医药外包、软件外包,不断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
旅游业。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围绕“文化、水乡、生态”特色,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开发、推介和合作,加快完善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溱湖(溱潼)旅游区、兴化人文水乡旅游区、泰州(泰兴)红色旅游区和沿江风光带等“四区一带”发展格局,努力把泰州建成长三角旅游目的地。重点推进凤城河、溱湖风景区深度开发,积极实施引擎型项目,加快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自然景色人文内涵融合的龙头型旅游产品。依托里下河及长江风光资源,加快发展一批生态休闲型特色景点。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 250亿元。
现代商贸业。大力引进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经营方式,努力提高商贸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新区商圈、济川路商业中心,
提升西坝口商圈层次,加快培育县域商贸中心,不断增强城市商贸集聚能力。积极提升市场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壮大戴南不锈钢交易城、靖江中阳钢材市场等一批有产业支撑的专业特色市场。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网络,不断壮大农村市场。
(二)积极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壮大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服务外包园、软件园、中央商务区和产品交易市场等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到2015年,力争形成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8家以上,500亿级的2-3家。
(三)着力培育新热点。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着力培育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家庭服务、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一批新热点,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第3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高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为方向,以提升“5218工程”水平为抓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加快发展高技术农业。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建立市级农业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农科教合作,积极推进农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突破一批关键特色农业技术,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加快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技术公共服务。加快普及粮食高产技术,大力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到2015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300个、新型农业生产技术100项、农业发展新模式50项。加强农艺与农机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高产出高效益农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重点培育壮大优质水稻、专用小麦、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食用菌、食草畜禽、特色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十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15年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达50%。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适度发展观光农业,努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观光园。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营销,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网络、专卖店、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
(三)积极发展规模化农业。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小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大宗农产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到2015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55%左右,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0%和95%。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农业利用“三资”达150亿元。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
(四)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壮大市农业开发区、兴化现代农业园、泰兴高效农业园、靖江生祠农业园、姜堰河横农业园、海陵农业园、高港农业园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努力建成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和集聚区。积极推进种植业产业带、畜禽养殖基地和特色渔业板块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基地。积极创新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现代化小农场。
第4节 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建筑之乡”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水平,努力把建筑业发展成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十二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
(一)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积极调整建筑业结构,大力发展路桥、轨道交通、港口、特种工程、装饰装修等专业领域,着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到2015年专业企业比例达50%。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低碳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绿色施工,促进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
(二)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不断提高建筑业的资产质量、装备水平,到2015年技术装备率达30000元/人。加强建筑业人才培训,加快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三)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各类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培育一批高等级资质企业和规模型专业企业。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争创鲁班奖、国优工程奖5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开展资本运营,带动生产运营。
(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抢抓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和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机遇,积极巩固传统市场,主攻重点市场,抢占热点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培育一批新的优势市场。
第三章 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