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概括解说词的定义、特点。
三、课文内容梳理: 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小题 1、给下面各组词语注音:
A.晕眩( )束缚( )璀璨( ) 好大喜功( )
B.颤栗( )踝骨( )夙愿( ) 人才济济( ) C.荒芜( )无垠( )广袤( ) 量体裁衣( ) D.召唤( )徘徊( )地壳( ) 气势磅礴( ) 2、改正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 A.磅薄 膨胀 穿流不息 茫无际涯 B.椭园 辐射 璀灿夺目 青出于蓝 C.甲烷 宿愿 迄今为止 蓬荜生辉 D.晕旋 颤栗 神秘莫测 揭杆为旗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1.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作者对人类又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2.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3.作者不仅介绍相关的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4)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一语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第13课 宇宙的边疆教师版导学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