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牛国宁 审核: 使用者: 高一年级 时间: 周
1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习重点】
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习难点】
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案使用方法及自学指导】
1、 通读全文,用双色笔标注出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借助课文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弄清楚读音及含义 2、 给全文划分层次,弄清楚文章结构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走进作者
卡尔 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 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 ——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斯瓦兹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 二、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浏览的导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第13课 宇宙的边疆教师版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