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①子路从而后(后,落在后面:“而”连接动词“从”和方位名词“后”)
②江水又东(东,向东流去:方位名词受副词“东”修饰)
③齐军既过而西矣(西,向西行进:同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 为先,以 为后:同②)
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识别规律与一般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识别规律相同。
其实,形容词、数量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为名词。
(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 那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