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二不要离开课本,应该说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在高考卷上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课内所学的文言文。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义项、用法。三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方法指导】
一、词的古今异义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这类词的演变情况是: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2.词义缩小。如“今”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4.词义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如: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5.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如: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史记刺客列传》
6.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