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论《活着》的生命意识
毛学文
(桂林市卫生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余华在《活着》中通过福贵一家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人生即苦的观念,但同时在死亡中赋予了“活着”的信
念,即在苦难中复活了人,重新发现了人生困境中许多温暖的善良的人性,他用忍耐和亲情给予人“活着”的精神力量,表现了他生之坚韧和生之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余华《活着》生命意识
人生困境余华早期的作品以暴力、血腥、死亡及其虚无为显著特征,进而凸现世界的荒诞和人性的丑恶,探索人类生存的某种真实面。九十年代以后,余华小说的主题虽仍是展现人类孤独和苦难,然而这里的苦难在形式上显生存困境的死亡、
现出了新的艺术风貌,在内容上体现出了新的内容,他笔下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令人绝望的无情世界。本文通过余华对生存困境的展示来阐明生之苦,用人性中的善良和真诚来复活人,通过亲情及对苦难的忍耐来获取“活着”的精神力量,探讨《活着》中的生命意识,从而认知作家的人生价值取向。一、生之苦———生存困境的展示
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的人物生存困境,不再是他前期小说呈现出的那种由暴力、血腥、杀戮、欺骗和阴谋等造成的黑暗世界,取而代之的是直接通过现实和历史来表现,即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在日常生活的坎坷描述中展现人的生存分别是战乱不断的民国时期;艰难与死亡。小说的背景设置,
荒谬的大跃进炼钢时代;天天都有人饿死的三年饥荒时期以及黑白颠倒、混乱不堪的“文革”时期。这是一个极端化了的生存困境。小说的主人公徐福贵及其周围的人们,就是在这种变幻不定的社会现实场景中“活”着的,他们是被命运俘虏的人,在生之苦中艰难前行。福贵一系列不幸的经历似乎昭示着余华对宿命力量存在的首肯,在他的笔下,人就如同命运之神手中牵动着的木偶,不管怎样挣扎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人在命运面前是软弱和无能为力的。福贵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他分明有过反抗的行为,只是他的力量太弱小,根本比不过命运的精巧安排对他的残害和玩弄。面对命运的安排,福贵选择的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他的责任,现实给予他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可以说,福贵一生的遭遇也反映了余华对生之苦中隐藏着的宿命观的无奈态度。
苦难具有恒在性与普遍性。人,不管在哪个国度,不管有着善意还是恶欲,都无法改变苦难,苦难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苦难的宿命。既然人类的命运是苦难,那么,余华更乐于表现的是人类承担苦难的品性,这才是余华对苦难叙述的用心所在。对苦难叙述不是余华的目的,承担能力才是余华《活着》这部作品执着的表达。二、善良与真诚———人性光辉体现
余华在《活着》中展现人生之苦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在生存困境中体现出的人性光辉———善良与真诚。
余华对日常生活中许多温暖人性的重新发现,表现了他对生命中善和真的敬畏。他说:“作家必须保持始终如一的诚实,必须在写作过程里集中他所有的美德,必须和他现实中
作家可以谎话连篇,可以满不在的所有恶习分开。在现实中,
乎,可以自私,可以无聊和沾沾自喜,可是在写作中,作家必须是真诚的,是严肃认真的,同时又是通情达理和满怀同情和怜悯之心,只有这样,作家的智慧才能够在漫长的长篇小
[1]
说写作中不受任何伤害。”余华在这里对作家的基本品质进
“善良”与“真诚”伦理的行了自我设定,也表明他在写作中对召唤,肯定了善良与真诚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正如余华在致上海贝斯塔斯曼会的会员的信中说的一样,“虽然,善良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会‘走红’的品质,但它是我们的血和肉。我书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不断遭遇苦难,失相反,我希望你读败和死亡。但我绝不是在控诉命运的残暴,
到的是生命的韧性、力量、爱情、友谊甚至本能焕发的快乐以及幽默,一切美和朗朗欢笑的东西,它们无视命运的暴戾而独立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难,同时也反对假借命运之名的自暴自弃。善良绝不仅仅是悲伤软弱的眼泪,而更应该是对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关怀与肯定。它举重若轻的保护着
[2]我们的心情,在艰难的世道里保持热情与希望。”由此可见,
肯定了人性的善与真,即是对恶的扬弃,余华早期对生活的绝望、厌世的处世态度到《活着》中已消解,呈现的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希望乐观情绪。
余华对人性的善与真的肯定,既是看到了善与真对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关键所在,更是看到了善与真对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民族的人们不管遇到多大的苦难,都不失其善良、真诚的本性,他们总是对伤害他们的人或事表现出一种宽容态度,才赢得了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和谐环境。人性中的善良与真诚,不管放置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是照亮人类生存空间不灭的光辉。
三、忍耐与亲情———活着的精神力量
《活着》讲述的虽是死亡,但阐明的却是生(活着)。但依靠什么而活着?个体凭什么在苦难中活下去?余华在个体受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物自身独有的力量,感受到了命运的诡秘和无助,感受到了生命在受难过程中的特殊温情,从而确立了个人在苦难中救赎的精神力量———人自身内在的忍耐力和亲情的支持。
《活着》的精神力量首先表现在忍耐。余华自己说过福贵是“这辈子见过的最有理由说他‘活着’的一个人”。他让福贵历尽了苦难,面对着亲人的一个个的死亡,直到最后孑然一身,这里面的惨烈并不亚于余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他却为福贵找到了一条承受苦难的途径———忍耐。福贵的一生是一部苦难史,他经历了人世间最悲惨的事———亲人一次次
【黑龙江史志2009.21(总第214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论_活着_的生命意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