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收入分配 B、货币供应 C、价格 D、税收 E、信贷
9.政府预算的原则有( )
A、完整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E、年度性原则
10.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的政府收入大类有( )
A、税收收入 B、非税收收入 C、债务收入 D、转移收入
E、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三、判断题 ( 10分)
1.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自己所负担的税款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形式转移给购买者。( )
2.在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的政策。( )
3、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
4、分税制是西方国家实行分级预算体制中普遍采用的划分收入的方法,它属于一种预算体制类型。( )
5、决定国债利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 )
6、在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确定纳税人身份的标准是看其所属国籍。( )
7、为了确保社会公共的需要,混合物品应采取政府免费提供方式。( )
8、税收的扣缴义务人也就是纳税人。( )
9、分税制体制是指在划分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以明确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及地方财政之间关系的制度。( )
10、财政补贴是中国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
四、简答题 ( 28 分)
1、简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内容。(7分)
2、税收对劳动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纳税人有什么影响?(7分)
3、简述税收支出的概念和性质。(7分)
4、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分)
五、论述题 ( 12分)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财政支出规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规律。请你结合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谈谈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六、案例分析 ( 15分)
200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把支持“三农”放在首要位置,加大了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3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新情况,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决定进一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财政部服从服务大局,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追加156.04亿元支农支出;中央财政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共安排补助支出313.2亿元。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将“两减免三补贴”政策落在了实处。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吉林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河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及广东省降低或自主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山西等11个省份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河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品种实行了良种补贴;对中央直属垦区和66个粮食主产县购置大型农机具实施补贴。
1、为什么财政要支持农业发展?(5分)
2、结合我国现实,谈谈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 B 2、D 3、A 4、B 5、A 6、B 7、A 8、C 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A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财政学综合测试题(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