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小编整理了“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最新四年级语文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