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出“势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是( ) A.慎到 B.申不害
C.管子 D.韩非
3.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
4.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实质是( ) A.君权神授 B.君主专制 C.天赋人权 D.君主立宪 5.儒家的“人治”是倡导( ) A.贤明君主制 B.寡头政治 C.君主立宪制
D.哲学王
6.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思想家是( A.韩非 B.商鞅
C.慎到 D.申不害
7.孔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 A.绝圣弃智 B.无讼 C.斗讼 D.健讼
8.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 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
9.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0.秦汉时期,下诏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惠帝
D.汉武帝
11.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12.晋代思想家中,主张“复肉刑”的是( ) A.刘颂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
13.唐代柳宗元所著,反对复仇的作品是( ) A.《复仇议》 B.《复仇论》 C.《驳复仇议》 D.《驳复仇说》
14.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并最终完成的学说是( 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诸子学
15.元朝初年,在立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家是( A.耶律大石 B.成吉思汗
C.耶律楚材 D.耶律阿保机 16.《淮南子》一书的政治法律思想基调是( ) A.以德服人 B.轻罪重罚 C.天下一统 D.无为而治
17.宋明时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 A.王安石 B.范仲淹 C.朱熹 D.张居正
) 21
) ) )
18.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读通鉴论》 D.《黄书》 19.提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力主变法的近代改革派思想家是( ) A.张之洞 B.魏源
C.康有为 D.龚自珍 20.“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出自( ) A.龚自珍 C.曾国藩
B.林则徐 D.魏源
21.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
A.“大明法度” B.“三不足” C.“太平之世不立刑” D.“君臣共理天下” 22.在康有为看来,《公羊春秋》的核心是( ) A.三世说 B.伪经说
C.改制说 D.创教说
23.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 )
A.西体中用 B.不违反纲常名教 C.全盘西化 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24.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 A.洪秀全 C.李秀成
B.洪仁玕 D.冯云山
25.下列属于洋务派法律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 A.魏源 B.张之万
C.章太炎 D.李鸿章
26.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 ) A.君主立宪 B.五权分立 C.权能分立 D.君主专制
27.清末法律改革中法理派的代表是( ) A.张之洞 B.劳乃宣 C.沈家本 D.章炳麟
28.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 ) A.平恕为审断之本 B.变法图强
C.会通中外 D.比附援引
29.下列属于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众主义 C.民生主义 D.五权宪法
30.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实质在于( ) A.反对设立议院 B.实行间接民权 C.实行直接民权 D.反对民主人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 D.刑不上大夫 E.尊尊
32.春秋时期,对子产的革新措施持批评态度的有( ) A.周公 B.管仲
22
C.申不害 E.邓析
D.叔向
33.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 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朱熹
E.商鞅 34.《大清新刑律草案》公布后,支持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张之洞 C.沈家本 E.劳乃宣
35.下列属于章太炎“抑强辅微”刑法主张的有( ) A.轻盗贼之罪 B.发展工商业 C.轻谋反之罪 E.宽平省刑
D.均配土地 B.伍廷芳 D.杨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37.术治论 38.《大学衍义补》 39.“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40.礼教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主张。
42.简述曹魏时期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 43.简述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先秦法家对于法律的制定、施行都有独到的见解,试述其要点,并加以评论。 45.沈家本是近代中国法律变革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试论述其法律思想。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德终始”说源自哪个先秦思想流派?( B )
A.名家 B.阴阳家 C.风水家 D.道家 2.提出“势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是( A ) A.慎到 B.申不害 C.管子 D.韩非
3.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 D ) 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 4.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实质是( A )
A.君权神授 B.君主专制 C.天赋人权 D.君主立宪 5.儒家的“人治”是倡导( A )
A.贤明君主制 B.寡头政治 C.君主立宪制 D.哲学王 6.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思想家是( A )
23
A.韩非 B.商鞅 C.慎到 D.申不害 7.孔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B ) A.绝圣弃智 B.无讼 C.斗讼 D.健讼 8.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C )
A.自然法 B.教会法吗 C.成文法 D.习惯法 9.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 B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0.秦汉时期,下诏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 B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惠帝 D.汉武帝 11.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B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12.晋代思想家中,主张“复肉刑”的是( A ) A.刘颂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 13.唐代柳宗元所著,反对复仇的作品是( C ) A.《复仇议》 B.《复仇论》 C.《驳复仇议》 D.《驳复仇说》 14.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并最终完成的学说是(A ) 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诸子学
15.元朝初年,在立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家是( C )
A.耶律大石 B.成吉思汗 C.耶律楚材 D.耶律阿保机 16.《淮南子》一书的政治法律思想基调是( D )
A.以德服人 B.轻罪重罚 C.天下一统 D.无为而治 17.宋明时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 C ) A.王安石 B.范仲淹 C.朱熹 D.张居正 18.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 B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读通鉴论》 D.《黄书》 19.提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力主变法的近代改革派思想家是( D ) A.张之洞 B.魏源 C.康有为 D.龚自珍 20.“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出自( D )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曾国藩 D.魏源 21.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 ) A.“大明法度” B.“三不足” C.“太平之世不立刑” D.“君臣共理天下”22.在康有为看来,《公羊春秋》的核心是( A )
A.三世说 B.伪经说 C.改制说 D.创教说 23.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 B )
A.西体中用 B.不违反纲常名教 C.全盘西化 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24.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B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李秀成 D.冯云山 25.下列属于洋务派法律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D )
A.魏源 B.张之万 C.章太炎 D.李鸿章 26.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 A )
A.君主立宪 B.五权分立 C.权能分立 D.君主专制 27.清末法律改革中法理派的代表是( C ) A.张之洞 B.劳乃宣 C.沈家本 D.章炳麟 28.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 D ) A.平恕为审断之本 B.变法图强 C.会通中外 D.比附援引 29.下列属于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是( D )
A.民族主义 B.民众主义 C.民生主义 D.五权宪法 30.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实质在于( C )
24
A.反对设立议院 B.实行间接民权 C.实行直接民权 D.反对民主人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 CE )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 D.刑不上大夫 E.尊尊 32.春秋时期,对子产的革新措施持批评态度的有( DE) A.周公 B.管仲 C.申不害 D.叔向 E.邓析 33.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ACDE ) 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朱熹 E.商鞅 34.《大清新刑律草案》公布后,支持派的代表人物有( CB ) A.张之洞 B.伍廷芳 C.沈家本 D.杨度 E.劳乃宣 35.下列属于章太炎“抑强辅微”刑法主张的有( ACE )
A.轻盗贼之罪 B.发展工商业 C.轻谋反之罪 D.均配土地 E.宽平省刑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鞅主张对人民轻微的触犯封建法律的行为,也要实行重刑,“刑用于将
过”,“细过不失”,族刑连坐,主张轻罪重罪同罚,达到“去刑”的目的。
37.术治论:法家的“术”是指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即指人君公开任免、考核、
赏罚官吏的方法和手段。前期法家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后期法家韩非将法、势、术结合为一体,成为更加系统的法治理论。 38.《大学衍义补》:丘濬著,此书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专门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和主张,在广泛汇辑整理前代关于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阐发和总结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39.“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提出的“法治”论,是指与“一家之法”对立的“天下之法”,即代
表天下人民利益的平等的法律,它不仅要求君臣上下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为“天下之人”和法律的平等。这种法治观已超出了讨论法律作用的范围,深入到了法律本质的领域,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
40.礼教派: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曾先后向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发起攻击,他们攻击沈家
本所编新律“蔑弃礼教”,违背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等原则,要求恢复旧律有关礼教的条文。结果以沈家本的退让而告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主张。
答:1.荀子主张“隆礼”的根据是“性恶论”。认为人生而有好利、恶疾、好耳目之欲、好声色等天
性,只有隆礼才能消灭隐患,治理好国家。
2.礼起源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统治者应“平政爱民”,节用裕民。 3.礼是政治的指导原则,是通过严格划分政治等级来实现的“度量分界”。
4.法以礼为本。荀子认识到治国的重要性,认为法必须以礼为本,人们能够明礼则自然知法,如果仅仅知法而不明礼,那么执行法律难免失当,所以,礼是法的根本。
5.论法的作用。强调统治者必须运用法律来赏功罚罪。认为法律起奖励、禁止、矫正、防范的作用。
6.先礼后法。认为人性虽恶,但通过礼义教化是可以改恶从善的。因此,在礼义教化和刑罚的关系上,只有先礼后法,
先教后诛,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7.罚当其罪。主张执法要公平,刑罚要相称,定罪量刑要宽猛相当,恰如其分,否则会导致社会混乱,不能充分发挥
刑罚的作用。
42.简述曹魏时期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 答:1.认为世界“以无为本”,具体事物以“有”为存在,而“有”皆始于“无”,“无”是“有”的
本源。
2.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自然就是无,无就是道;自然为母,名教为子,为名教提供了新的哲学论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历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