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湿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D 93.心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B 94.肺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D 95.肾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E
96.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A
97.与脾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D
98.与肺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E
99.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A
100.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D
101.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肾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C
102.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D
103.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肺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A
104.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肾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C 105.《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D
106.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A 10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C 108.《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A 109.《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E
110.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C 111.《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D 112.《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A
113.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D 114.《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 所致?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C
11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D 1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B
117.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B
118.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E
119.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E
12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D
121.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B 122.《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