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A 6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C 64、《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C 6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E 6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E 67、《素问·五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 D
6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B
6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 E、笑不休 B
70、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属屈伸 D、泄泽补益脑髓 E、皮肤润泽 B
71、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 A 、病重 B、 病甚
C、 必不免于死 D、 易已 E、 病愈 C
72、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 A、咳呕胆汁 B、咳而胁痛 C、咳而遗失 D、咳而遗尿 E、胁痛 A
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E
74、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肾痹 E、骨痹 E 7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肌痿 E、骨痿 B
76、据《素问·举痛论》,疼痛出现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是寒气客于 A、小肠 B、膜原 C、少腹 D、厥阴之脉 E、少阴之脉 D 7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平之 D、摩之 E、润之 C
78.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阳气 B.肾气 C.气血 D.天癸 E.精神 B
79.男女具有生殖能力的条件,最确切的是 A.形体壮 B.胃气强 C.脾气旺 D.肾气盛 E.肝气旺 D 80.《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 A.肾气衰 B.阳明脉衰 C.太冲脉衰 D.任脉衰
E.三阳脉衰 B 81.《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 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C.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D.外避邪气,内养精神 E.不妄作劳,劳逸适度 D 82.《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 E.心肝 B
83.《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 A.正气虚与虚邪 B. 胃气虚与虚邪 C.表里曲虚 D.阴阳两虚 E.气血两虚 A 84.《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 A.吐血 B.衄血 C.咳血 D.尿血 E.便血 B
85.在《素问·举痛论》中疼痛的原因主要指的是 A.风 B.寒 C.暑 D.燥 E.湿 B 86.《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 A.经脉 B.肌肉 C.脏腑 D.关节 E.筋骨
A
87.据《灵枢·水胀》所述,肠覃的起因为 A.瘀血 B.水气 C.热毒 D.寒气 E.湿气 D
88.女子七岁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B
89.女子二七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A
90.女子七七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D
91.风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A
92.热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B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