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基因正常表达时,甲植物开白花;D基因正常表达时,乙植物开白花 C.A、C基因能否表达,关键在于细胞中是否含有B、D基因
D.上述实例体现了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21.艾弗里利用有荚膜肺炎双球菌(S型菌)和无荚膜肺炎双球菌(R型菌)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 B.实验可说明活R型球菌突变为S型菌导致小鼠死亡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S型活菌中可能含有R型菌的遗传物质 D.第四组是在第一组实验的基础上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2.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的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图示如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过程Ⅰ和过程Ⅲ的场所相同 B.过程Ⅱ所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C.完成过程Ⅳ只需要mRNA和tRNA
D.邻近基因通过抑制过程Ⅳ导致抑癌基因沉默
23.在小鼠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体色的复等位基因(A1、A2、a,前者对后者为显性),该复等位基因在决定小鼠体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小鼠的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且与体色独立遗传。若任意取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短尾鼠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体色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1_ A2_ aa 注:A1纯合时胚胎致死 A.亲代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1A2Dd、A1aDd B.F1中的四种表现型个体均为杂合体
C.若F1中的雌雄黄色短尾鼠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色长尾鼠占1/12 D.若F1中的灰色长尾鼠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不会出现黑色鼠
24.(2014·浙江高考)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5.(2014·嘉兴一模)“野马归野”计划的内容是,从国外购回普氏野马,在保护中心繁育后放归自然。下列有关普氏野马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归活动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B.在保护中心近亲繁殖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D.遗传漂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
答题栏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3分)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右上方为其中一个生理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Ⅱ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过程①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发生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右上表格判断:[Ⅲ]为________(填名称)。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5)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6)右图为上图中①过程,图中的b和d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c的合成,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7.(12分)(2014·嘉兴二模改编)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黄色、红色和蓝色3种色素,3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酶B存在时,黄色素几乎全部转化为红色素;红色素和蓝色素共存时呈紫色;黄色素与蓝色素共存时呈绿色;没有这3种色素时呈白色。请回答:
(1)基因A指导酶A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________过程,当________酶与基因的启动部位结合时转录开始。
(2)现有纯种白花品系(甲)与另一纯种黄花品系(乙)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产生F2。则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花矮牵牛品系最受市场青睐,现有下列三种纯合亲本:AAbbee(黄花)、aabbee(白花)、AAbbEE(绿花)。请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从F2中得到蓝色矮牵牛。(用遗传图解表述,配子不作要求)。
28.(10分)(2014·宁波二模)野生的森林草莓是二倍体(2n=14),野生的东方草莓是四倍体(4n=28),人工培育的“章姬”草莓是八倍体。研究人员将一个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晚
熟森林草莓的一条染色体上,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除草剂草莓。请回答:
(1)利用野生草莓培育“章姬”的过程运用了________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2)选用上述抗除草剂晚熟森林草莓与不抗除草剂早熟森林草莓杂交得到F1,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个体数
①抗除草剂基因与早熟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2的抗除草剂晚熟草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用F1为亲本,通过单倍体育种可以较快选育出抗除草剂早熟森林草莓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并作简要说明(B表示有Bar基因,B表示没有Bar基因,早熟和晚熟基因用D、d表示)。
29.(15分)(2014·安徽高考)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
-
抗除草剂早熟 110 抗除草剂晚熟 38 不抗除草剂早熟 36 不抗除草剂晚熟 12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___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
__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
1.选B 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先天性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用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等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2.选A 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是因为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使染色体加倍;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或精子的过程中21号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这属于染色体畸变。
3.选C b为RNA,真核细胞中mRNA从细胞核转移到核糖体上需通过核孔复合体。图示②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完成的翻译过程。c为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①过程为转录,转录过程必须有RNA聚合酶的催化。
4.选C 甲过程为转录,乙过程为翻译。①为RNA聚合酶,③、⑤、⑥分别为tRNA、mRNA、rRNA,它们在翻译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不同种类的组织细胞中rRNA和tRNA相同,mRNA存在差异,⑦为核糖体,由⑥和蛋白质构成。mRNA是单链结构,而DNA是双链的,二者结构不同;mRNA分子短小,易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作为翻译的模板能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但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5.选C 在翻译时,一个mRNA上可以结合若干个核糖体,使同一个mRNA被多次翻译,增加了翻译效率。
6.选D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利的。若显性基因随染色体的缺失而丢失,可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但隐性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影响,且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不同物种可以通过杂交获得不育的子一代,然后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7.选D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产生其等位基因,但不会使基因数目减少。由于雌性动物含有基因B、b,当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组成为AaXBY的雄性个体,其后代中雌性个体均患病,雄性个体不一定患病;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部分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该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了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也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浙科版模块质量检测(二) 遗传与进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