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八单元水平测试
卷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史前时代是指( )
A、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B、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 C、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 D,原始社会的人类历史 2、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三四百万年 B、约170万年 C、约70万~20万年 D、约7000年 3、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 )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经打败了炎帝 C.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
A、东亚地区 B、南亚地区 C、北非地区 D、西亚地区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A、商纣 B、禹 C、启 D、周文王
6、被考古界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历史文物指的是( ) A、蛋壳黑陶杯 B、司母戊大方鼎 C、玉琮 D、四羊方尊 7、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
①农耕、畜牧的发明 ②文字的发明 ③定居生活的实现 ④国家的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黄帝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黄河流域的部落推举首领采用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选举制; D、定期轮换制 9、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
A、苏美尔人 B、印第安人 C、玛雅人 D、中国人
10、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生活方式的是( )
①人工种植粮食 ② 饲养牲畜 ③定居村落 ④陶器的使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12、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亿万观众通过视频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段视频是( )
①实物资料 ②口述资料 ③ 文献资料 ④ 音像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
13、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 ( )
A、纺织、养蚕 B、纺织、造船 C、纺织、打井 D、养蚕、造车 14、下列有关磨制石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B、打制石器尽管比磨制石器落后,但打制石器比磨制石器更耐用 C、磨制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来说,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D、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15、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选题的是( )
A、爱琴文明 B、金字塔的国度 C、楔形文字的故土 D、棉花的故乡 16、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是( )
A、克里特文明 B、迈锡尼文明 C、玛雅文明 D、奥尔梅克文明
17、古代亚非拉文明主要有中国古代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孕育这些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18、有人根据玛雅文明的历法编造了2012是世界末日的谣言。玛雅文明的创造者是( )
A、苏美尔人 B、印第安人 C、犹太人 D、印度人 19、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那么元光五年是( )
A、公元前139年 B、公元年138年 C、公元前129年 D、公元前130年 2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这是在( )
A、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2世纪早期 D、公元前2世纪晚期
卷Ⅱ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历史小诊所
下面是七年级晓华同学在学习了原始先民的家园后,对北京人生活生产的想象图: 早上,男主人侃侃穿上妻子亲手缝制的兽皮背心,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要和大家一起去收割他们辛勤耕种的粟。转眼到了中午,他急忙往回赶,他要去钻木取火,妻子才能做中饭。
你能诊断出上述描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吗?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
22、(14分)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材料二:某原始居民房屋示意图
图A 图B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远古居民居住在什么地方?请你想一想,除此之外还会住在什么地方?(2分)
(2)材料二中,图A和图B分别是哪个遗址先民居住的房屋?(2分)
(3)房屋反映出这两处先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你认为先民们定居的基本条件是什么?(4分)
(4)假如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图A这一遗址,你能说说该地房屋的建筑特点及原因吗?如有幸去他们家做客,主人招待你的主食、副食会是什么呢?(6分) 23、(10分)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根据图中所标注分别填写它们名称和所处的流域:(6分)
A、文明古国__________,处在____________流域; B、文明古国__________,处在____________流域; C、文明古国__________,处在____________流域; D、文明古国__________,处在____________流域。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队自然界的胜利,
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
3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2)当许多曾经的辉煌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有一大文明
始终追随者人类的脚步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上述四大文明中的哪一个?(2分)
(3)为办工业园区、为修铁路等,中国现存的许多文明古迹也正在遭到破坏。请结合恩格斯的话,想想我们该怎么做?请你为政府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24、(12分)阅读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是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的第七位天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 公元前141年登基,在位期间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等。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70岁,葬于茂陵。 (1)汉武帝出身于哪个世纪哪个年代?(2分)
(2)西汉王朝存在了多少年?西汉王朝建立距今有多少年了?(4分)
(3)汉武帝时期采用的是什么纪年法,请在材料中找出一例这种纪年法。(2分)
(4)把这段材料中的时间点在年代尺上标出来。(4分) 25、(14分)
下列是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索到有关于汉字起源的资料:
材料一:据《通鉴外传》记载:黄帝命仓颉为左史,制字,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 材料二:有关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就纵说纷纭,最为流行的传说是黄帝命手下的仓颉造字。相传,仓颉智慧超群,长着四只眼睛,两只用来仰视天上群星运行之势,两只用来俯察地上的龟文鸟迹之象。他从自然造化中受到启示,创造了文字。 材料三:
大汶口出土陶器上的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是文字出现的最初形式,与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记载情况基本一致。
(1)传说中的黄帝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说说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4分)
(2)在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的分类中,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属于哪一类历史资料?在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分类中,这三则材料分别属于哪一手资料?(3分)
4
(3)有同学说:“资料二只是个神话传说,纯属无稽之谈,对“历史兴趣小组”的研究没有任何帮助,不必理睬,”谈谈你的观点。(3分)
(4)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应如何对待各种资料? (4分)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水平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1 B 11 2 C 12 3 D 13 4 D 14 C 5 B 15 A 6 A 16 D 7 D 17 D 8 A 18 B 9 A 19 D 10 C 20 B 答案 D D 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
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1、兽皮背心,理由:北京人还没掌握磨制技术,无法缝制兽皮背心。 2、走出小木屋,理由:当时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
3、铁制的镰刀,理由: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铁制的工具。 4、收割粟。理由:北京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人工种植粟。 5、钻木取火,理由: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 22、(14分)
(1)木巢;山洞、洞穴(2分)
(2)图A是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图B是半坡先民居住的房屋。(2分)
(3)定居的基本条件: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生产工具的显著改进——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适宜的自然环境;陶器的发明。(4分)
(4)A处的房屋:干栏式房屋,能较好的通风防潮,防御猛兽虫蛇。原因:河姆渡遗址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潮湿。主食是米饭,副食是猪肉。(6分) 23、(10分) (1)
A、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处在尼罗河流域;
B、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所处流域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C、文明古国:古代印度,所处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 D、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所处流域长江、黄河流域。(6分) (2)中华文明(古中国文明)(2分)
5
(3)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保护和维修,提高科技水平,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 24(12分)
(1)公元前二世纪五十年代。(2分)
(2)西汉王朝存在了210年。西汉王朝建立距今有2214年了。(4分) (3)汉武帝时期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后元二年。(2分) (4)把这段材料中的时间点在年代尺上标出来。(4分)略 25(14分)
(1)传说中的黄帝生活在我国的史前时期或新石器时期。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们打井。(4分)
(2)材料一是文献资料,材料二是口述资料,材料三是实物资料。材料三是第一手资料,材料一、二是第二手资料。(3分)
(3)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说故事是远古人口耳相传下来,往往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褒贬,其中的确有虚假的成分,但也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是对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传说故事中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3分)
(4)我们研究历史时要尽可能地收集各种历史资料,第一手资料和实物资料最具参考价值,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使用;有时寻找第一手资料十分困难,我们可采用后人的说法,如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第二手资料;历史传说不等于历史,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要自习分辨真伪,,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历史。(4分)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普陀区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水平测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