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同步辅导练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八年级(下)同步辅导练习

第一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知识梳理】

1.模型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构建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它的类型有: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2)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1)含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2)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对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的观察。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这是物理变化。 【思考解答】

为什么人们常符号来表示事物? 分析交通标志可知: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分析电流表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混乱;分析时间符号可知:用符号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混乱。 【疑难辨析】

例题: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

答案:A

分析:B、C属于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属于具体模型。D是由符号S(路程)、V(速度)、t(时间)三个符号构建起来的抽象模型,是用来描述事物的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基础练习】

1.请你写出图中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下列符号与其表示的科学量不对应的是??????????????( ) A.F表示力 B.ρ表示密度 C.V表示体积 D.m表示长度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一张《中国政区图》 B.一张科学成绩统计表 C.一只活着的熊猫 D.U=IR

4.标志性符号往往是一些简洁、醒目的图形,你认为下列符号中表示乒乓球馆的是??????????????( )

5.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6.(2006年,温州)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

【提高练习】

7.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图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8.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图1-7(第8题图)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9.科学家在1958年发现了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因此又叫“足球烯”。下列图形中,正确表示足球烯结构模型的是???????( )

10.如图所示是水在三态变化时的分子示意图,请完成下列填空: 图1-9(第10题图)

(1)A是 态,C为 态,E为 态。 (2)B为 过程,D为 过程。

(3)从微观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为 。

11.分子有大有小,且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如图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存在形式的模型。

图1-10(第11题图) 12.你能用水的三态变化模型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是海陆间循环)现象吗? 图1-11(第12题图)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

【知识梳理】

1.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肉眼不能看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分子在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4.物质的构成与化学性质

(1)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等分别由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等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2)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铝等金属物质是由铝原子等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石墨、硅等物质分别是由碳原子、硅原子等原子直接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保持,如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由铝原子保持。 【思考解答】 问题1: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1)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问题2: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疑难辨析】

例题: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微粒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保持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D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物质的物理性质是通过大量分子的聚集体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构成它的分子保持。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构成它的原子直接保持。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构成它的离子保持。 【基础练习】

1.1803年,英国科学家 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开辟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2.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 构成,如 等。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由2个 和1个 构成。也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的,如 等。

3.构成水、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氧原子和氢原子 B.氧分子和氢分子 C.水分子 D.水原子

4.能观察到分子图像的是????( ) A.肉眼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 5.如下图所示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图1-12(第5题图)

6.(2007年,盐城)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13(第6题图)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7.下列实验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加热氧化汞有汞和氧气生成 B.碘加热升华成气体 C.蜡烛熔化

D.加热水产生蒸气

8.固态碘受热会变成紫红色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这说明了????????(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提高练习】

9.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 ) 图1-14(第9题图)

10.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 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

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

1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图1-15(第11题图)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2.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 B.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C.此项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

13.如下图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从水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规律或结论?

(1) ; (2) ; (3) ;

(4) 。

图1-16(第13题图) 14.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 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以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

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会”或“不会”)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同步辅导练习在线全文阅读。

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同步辅导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711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