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节肢动物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已定名的有110万种,至少占动物总数目的75% 。节肢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很广,海洋、湖泊、土壤、地面、空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和气候。节肢动物的大小差异也很悬殊,小到几微米,大到几米,大多数节肢动物是营自由生活的,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节肢动物之所以种类多、数量大,这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身体异律分节,附肢也分节。 节肢动物身体异律分节现象高度发展,体节愈合,有些外表的分节现象消失。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动物分头胸部和腹部,有的则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异律分节的结果,使身体明显地分为各个部分,器官系统趋于集中,机能亦相应地分化,身体各部分有了进一步的分工。头部主要是感觉和摄食的中心,胸部主要是运动,腹部则与生殖关系密切。身体分工,使器官系统的构造更为复杂化,使节肢动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是在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进步性特征。 节肢动物的附肢不同于环节动物的疣足,它是分节的。不仅各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而且附肢与体壁之间亦有关节,这大大增强了附肢的灵活性,使节肢动物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增强。附肢的原始类型为双肢型,进化过程中又发展出单肢型附肢。

双肢型附肢的基本模式 单肢型附肢 双肢型附肢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附肢又有许多的特化。

二、具外骨骼

环节动物具有角质膜,很薄很软;软体动物的贝壳为钙质,仅起保护作用而与运动关系不大。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与它们不同,从结构上看,它可以分为几层:

昆虫 甲壳动物

上表皮层为致密的蜡层,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外表皮层因钙质沉积而形成坚硬的骨片,因而坚硬,内表皮主要含有几丁质,富有弹性。因此表皮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身体的体形,保护虫体免受化学或机械损伤。上皮为活细胞层,向外分泌外骨骼,向内分泌基膜。外骨骼不仅具有保护的功能,而且与节肢动物的运动

有密切的关系。节肢动物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在肌肉收缩是起杠杆作用,从而产生相应的运动。从功能上讲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与脊椎动物的骨骼相类似,但它来源于外胚层,而脊椎动物的骨骼来源于中胚层。

由于外骨骼一经分泌形成就不能再继续扩大,这样造成了节肢动物生长的障碍。于是相应地出现了蜕皮现象。蜕皮:肢动物的身体长到一定的限度后,便蜕去旧皮,重新形成新皮。在新皮未骨化之前,大量吸收水分和空气,迅速扩大身体。这种现象即称为蜕皮。蜕皮是在激素的控制下进行的。两次蜕皮之间的生长期称为龄期,计算虫龄是蜕皮次数加1。刚刚孵化的幼虫为一龄期,蜕一次皮即为二龄幼虫。蜕皮时,上皮分泌一种酶,溶解掉具有几丁质的内表皮,使上皮层与上表皮和外表皮等外骨骼分开,同时上皮层又分泌形成新的表皮,并把旧皮裂开,虫体钻出,这时虫体大量的吸收空气和水,身体迅速膨胀生长。另外,蜕皮过程中,虫体的血压也增高,促进新皮层的生长,同时对维持体形也有很大的作用,蜕皮在幼虫期比较频繁,到了成虫以后,大多无蜕皮现象,这并不是说它已经停止生长,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在继续,虫体体积却不再增加。 具有几丁质外骨骼是节肢动物具广泛适应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陆地上生活的高度适应,这是其它无脊椎动物所不及的。

三、肌肉系统

节肢动物的肌肉成束,而且互相拮抗(伸肌与屈肌),而且肌肉附在外骨骼上,这样的肌肉收缩有力迅速。蚯蚓的环肌收缩需要0.3-0.5s,甲壳动物的腹肌为0.195s,昆虫的飞翔肌则为0.025s。

四、混合体腔(mixocoel),也成为血腔(haemocoel)

已经学习过假体腔(原腔动物门),即为囊胚腔。真体腔(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在真体腔的发生过程中,也是按节由中胚层形成成对的体腔囊,而是形成生殖、肾和围心腔,囊外的囊胚腔与囊内的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mixocoel)。节肢动物为开管式循环,因此混合体腔中又充满血液,因此又称

为血腔(haemocoel)。

开管式循环具有较小的血压,所以在折断附肢时不会引起大量失血,遇到敌害折断附肢是节肢动物的本能。这也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很好的适应性。

第二节 分 类

有 鳃 亚门(Branchiata):多水生,用鳃呼吸,1--2对触角。

三叶虫纲,甲壳纲

有 螯 亚门(Chelicerata):水生或陆生,书鳃或书肺呼吸,无触角,第一

对附肢为螯状。

肢口纲,蛛形纲

有气管亚门(Trachnoida):多数陆生,气管呼吸,1-2对触角。

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第三节 三叶虫纲 Trilobita

全部为化石种类(展示化石),生活在具今6亿--2亿年前的寒武纪—二迭纪,种类大约有4000种。

身体扁平,背部有两条纵走的背沟,将身体分为三叶,因此称为三叶虫。身体分头、胸和腹三部分,胸部和腹部节数不定,头部外面具有一个半圆形的头甲,其两侧各有一个复眼。除第一对须状触角和腹部最后一节无附肢外,每一节均具有一对附肢,为典型的双肢型(内肢节分为7节)。

三叶虫幼虫发育时,在头和已具有的几个体节之间不断增加体节数目,发育中要经过数次的蜕皮。

它在系统演化中有重要意义。根据他原始性的附肢、体节数不定而随发育增加来看,它是较原始的节肢动物。另外它的附肢内肢节分为7节,与某些甲壳动物相同,说明与甲壳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肢口纲动物发育过程中有三叶虫期,说明它与肢口纲又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对于地质学上地层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甲壳纲Crustacea

一、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1、外形:体长而侧扁,雌雄异体,雄小雌大。生活时体略透明,体壁下具有色素细胞,幼体全身具褐色斑点,成虾具有淡棕色斑点。色素细胞的扩大或缩小可以调节体色,色素细胞扩大,体色加深,反之变浅。当加热时,组成色素的蛋白分解沉淀,而虾红素由于熔点高而不能熔化,因而析出,呈红色。沼虾身体共20体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13个体节(头5胸8)愈合而成,外被一坚硬的头胸甲;腹部由7节组成,各节之间有膜质关节将各节的外骨骼连接在一起,因此沼虾能够伸屈自如。最后一节无附肢,它与腹部第六节的附肢共同形成尾扇。

头胸甲的前端具有一额剑,上下缘均具有短棘(额剑很硬,食用时剪去,否则会刺破口腔),额剑两侧有一对复眼,其后接一可以活动的眼柄。

除尾节外每一体节都有一对附肢,沼虾的附肢为双肢型。但由于适应不同的功能而有所变化。

头部具有5对附肢,第1、2对附肢为触角,第1对小触角司身体前部的感觉,其基部具有司平衡的平衡囊,此外小触角还有嗅觉的功能;大触角具一长的触鞭,司身体两侧和后部的感觉。沼虾的排泄器官触角腺位于第二对触角的基部。

三对颚,位于口周围,大颚坚硬,具有切齿臼齿,用来切磨实物;第一小颚原肢呈薄片状,很小,用来抱握食物;第二小颚的外肢节发达呈片状,用来煽动水流,利于呼吸和摄食。

胸部有8对附肢。3对颚足内外肢均存在,一般内肢节分5节,细长,上有刚毛,外肢节为薄片状;5对步行足细长,外肢很小,前2对步足末端呈钳状,后3对为爪状。步足具有捕食和运动的功能。胸部8对附肢均具有鳃的结构。

腹部附肢6对,前5对为游泳足,原肢节1节,内外肢发达,第6对内外肢均为片状,尾节不具有附肢,它与第6对附肢共同构成尾扇。

2、内部构造

1)1)体壁与肌肉:

外骨骼很坚硬,具有钙质沉积。

肌肉主要为伸肌和屈肌两大部分。互为拮抗,腹部屈肌特别发达,背部伸肌则不发达。沼虾前进是靠腹部附肢的划动,向后运动则依靠发达的腹屈肌,屈肌收缩时,沼虾快速屈体,尾扇把水推向前方,使身体快速后退,但伸直时却比较

慢,因为背肌不发达。

2)2)消化系统:分为前、中、后肠,其中前肠和后肠来自外胚层,中肠来自内胚层。前后肠由于外胚层内陷,具几丁质膜。

前肠: 口 :位于两大颚之间,前方有一上唇片,后方有二下唇片 食道:很短

胃 :可以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前者壁上具有几丁质的齿,借肌肉

与体壁相连,称为胃磨,后者具有刚毛,有过滤的功能

中肠:有肝管开口,主要吸收,在胃和中肠之间有盲肠。 后肠:很长,后端在尾节处膨胀为直肠,有肛门 腺体:肝胰脏

3)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比较复杂。心脏位于头胸部的后半部分,有3对心孔,背方一对,两侧各有1对,心孔具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由心脏发出6条动脉,动脉分支为小动脉,然后后流入组织间的血窦,汇集到胸部腹面的胸血窦,通过入鳃静脉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后,由出鳃静脉进入围心窦,经心孔将血液送回心脏。由于沼虾的血液只含有血青素,故而血液是无色的。

围心窦 心脏 动脉

出鳃静脉 (组织间)血窦

入鳃静脉 胸血窦

4)呼吸系统: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鳃是由皮肤内突形成的半管状细微分支物,从结构上讲,沼虾的鳃称为羽状鳃,中央为一鳃轴,由此向两侧生长出分支状的鳃丝,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在鳃轴中通过。海水经鳃腔的游离端和附肢的缝隙进入鳃腔,与鳃接触进行气体交换。一般来说,水生生物都有使气体快速通过起呼吸器官的结构。沼虾第二小颚外肢颚片的拨动具有这一功能。

5)5)排泄系统:幼体与成体的排泄器官不同,幼体以颚腺进行排泄,在第二小颚基部。成体以触角腺为排泄器官,在大触角基部,由腺体部和膀胱部构成。由于腺体一般呈绿色(鸟氨酸),因此又称为绿腺。排泄孔开口在大触角基部的乳突上。

6)6)神经系统:沼虾的神经系统类似于环节动物,由脑、围食道神经、食道下神经、胸神经节和腹神经索构成,不同的是神经节更趋于集中。

7)7)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可以从外形上确认:雌性在第4、5步足之间有一椭圆形的结构,当中有一纵开口,称为受精囊。雄性第二对腹部附肢的内肢节左右合抱形成一槽状的结构(为透明片状),为交接器。

雌性具有卵巢一对,位于身体背部,围心腔腹面,消化道上方,纵贯全身,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节肢动物在线全文阅读。

节肢动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711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