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1) 公式: 三.其它类型的管嘴出流3.气体经管嘴出流: 基本公式同上,各系数可查表11—2。 (2) C—C处的真空: 22?p0vQ??A??p?0.75H?全压差H2??p0?0?2v22g§11—3 非恒定孔口、管嘴出流 解决的问题:充水、泄水所需时间问题。 只对作用液面缓慢变化的情况进行讨论。 1.公式推导:将液面高度的变化划分成无数微小时段,每一微小时段作恒定流处理。
?A2gH?dt?Q?dtdV???dH2.充、泄水时间:
?流出体积?液面减少的体积t?2??A2g[H1?H2]?容器中无液体流入的自由出流或上游恒定,下游液面改变的淹没出流。
3.容器放空时:
H2?0t?
H1H2 2?H12V??A2gH1Qmax
§11—4 闸孔出流
一.简介
1.闸门底的类型: 平 坎 堰 实用堰坎 宽顶堰坎
2.闸门的型式: 矩形平板闸门; 弧形闸门 3.闸孔的出流型式: 自由式; 淹没式
4.闸孔出流与堰流的判别标准: (1)平坎、宽顶堰坎: e/H=0.65 堰流;
(2)实用堰坎: e/H=0.75 堰流。 5.影响闸孔出流的因素: 闸门的型式; 闸孔的尺寸; 闸前的水头; 下游水位等。
二.闸孔出流计算
1.自由式闸孔出流(二维、平坎、矩形闸门)。
Q??Behc??e2g(H0??e)??AcA 各系数见表11—3。
2.淹没式:(二维、平坎、矩形闸门)。
Q??Be2g(H0?hz) μ、B、e同自由式。
h z——由动量方程推导,见式11—32
3.自由式、淹没式判别标准:
(1)自由式: 不发生淹没式水跃; (2)淹没式: 发生淹没式水跃。 发生淹没式水跃的条件: hc < ht hc—— hc的共轭水深。
4.闸孔水力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判断是否闸孔出流; (2)判断是自由式、淹没式? 5.举例。
’’
’’
47
§11—5 堰 流
1.堰——一种既可蓄又可泄的溢流设施。
2.堰流——水流经明渠上的泄水构筑物时,发生水面连续光滑跌落的现象。 3.堰的分类: 薄壁堰—— δ/H < 0.67
(1) 依据堰顶厚度: 实用堰—— 0.67 < δ/H < 2.5
宽顶堰—— δ/H > 2.5
(2) 依据水流行近堰体的条件: 1> 侧收缩堰; 2> 无侧收缩堰。 (3) 依据堰与渠道中水流的方向: 1> 正堰; 2> 斜堰; 3> 侧堰。
(4) 依据堰口的形状: 1> 三角堰; 2> 矩形堰; 3> 梯形堰; 4> 流线形堰。 (5) 依据下游水位是否影响泄流: 1> 自由式; 2> 淹没式。
一.薄壁堰
1.完善堰流与非完善堰流: 当堰上水头H较小时,水舌将贴壁而下,形成不完善堰流,影响泄流能力;当H增加时,水舌离开壁面,
但如果水舌与壁面间没有良好的通风,仍会出现不完善堰流,故在薄壁堰中应保持水舌下通风充分,以使其为完善堰流。 2.矩形薄壁堰。 (1)计算式(完全堰):
3/22gH0Q?mBQ?m0B2gH3/2
1> 完全堰——无侧收缩、自由式、水舌下通风、矩形、薄壁、正堰。 ( m0——式11—35 ; m——式11—36 ) 2> 有侧收缩堰: ( m0——式11—37)
(2)淹没式堰流(潜堰):
Q??m0B2gH3/2 σ——式11—39
(3)淹没条件:
1> 必要条件: hs> 0 堰下游水面高于堰顶; 2> 充分条件: Z/p1< 0.7 下游发生淹没水跃。
3.三角形堰: 可分成若干矩形堰,再积分。 基本公式同矩形,可作适当变换,如式11—40,11—41。 4.梯形堰: (自阅)
二.实用溢流堰
——主要用于蓄水或挡水,其剖面可设计成曲线型,折线型。 1.分类: (1) 折线型实用堰; (2) 曲线型实用堰(两种):
1>真空堰——堰面曲线轮廓低于水舌曲线下缘时,在设计水头下,水舌将在局部范围内与堰面脱离,形成真空, 即真空堰。 真空堰因存在真空,可使过流能力增加,但负压过大会造成堰表面发生汽蚀。 此处的最大允许真空值为3~5米水柱。 2>非真空堰——堰剖面曲线与堰溢流时水的流线一致,水舌下缘与壁面曲线相吻合,保证在设计水头下达到最大过流量,水
流作用于液面上的压强近似大气压。
2.计算式: 判别淹没条件同薄壁堰。
(1)自由式无侧收缩: (2)有侧收缩: (3)淹没式:
Q?mB3/22gH01>m:曲:0.43~0.50 真:0.5;非:0.45 折:0.35~0.43 2>ε—式11—45。 3>其它分别查有关表格。 Q??mBQ??mB2gH3/203/22gH0三.宽顶堰
小桥过水、无压短涵管、分洪闸、泄水闸等一般都属于宽顶堰水流计算。 1.水力现象分析:
(1)当2.5<δ/H<4时,堰顶水面只有一次跌落,堰坎末端偏上游处的水深为临界水深h k。
(2)当4<δ/H<10时,堰顶水面出现两次跌落,在最大跌落处形成收缩断面,其水深为:h c≈(0.8~0.92)h k
工程中常见的是第二种宽顶堰。
48
2.堰流基本公式:
3/2Q?mB2gH0收缩:ε; 淹没:ζ
系数:
有坎宽 1> m 式11—47,11—48; 无坎宽 1> m 查表11—8; 顶堰: 2>ε 同实用堰; 顶堰: 2>ε 已考虑进m,不单算。 >ζ 表11—7。 3>ζ 表11—7。
3.淹没判别的标准:
1> 必要条件: h s > 0 ; 2> 充分条件: h s ≥(0.75~0.85)H 0 或h s ≥(1.25~1.35) h k
四.堰流水力计算(薄壁堰、实用堰、宽顶堰) 三类水力计算,分别为计算: Q,H,B。
§11—6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
一.简介
1.消能——消除或缩短泄水建筑物下游急流段的措施,简称消能。
2.消能的设计原则——在控制的局部流段内,增加水流的紊乱、消减水流流速,消除对河床的有害能量。 3.消能的方法—— (1)底流式消能:
特点:水流的主流在渠底,有消力池或消力槛。
设计原则:在消力池或消力槛前造成淹没式水跃,以利用水跃消能。 适用范围:多用于软土地基上的中、低水头泄水建筑物下游。
(2)面流式消能:
特点:将主流引向下游水面,并在河床与表层水之间形成旋涡区以消耗能量。
设计原则:利用平顶或小挑角鼻坎,将游急流送到下游水流表面。为了造成面流式消能,多用平顶或小挑角鼻坎,并将鼻 坎顶端造成戽勺形,使水流在戽勺内形成水跃,在坎后形成面流,在戽内、跌坎下游、下游水面形成三个大旋 涡以消能。故也称戽流消能。
优点:对河床冲刷小,可节约防护工程投资。 缺点:会引起下游水位激烈波动,对岸坡的稳定及航运不利。 适用范围:下游水深较大且稳定的水流。
(3)挑流式: 利用下泄水流具有的高流速,将水流挑射到远离泄水建筑物的下游河床中。因挑射水流受空气阻力影响,水股 发生分散,射入下游河床后,与下游水流剧烈混掺,大量的下泄能量被消耗掉,从而降低流速,保护河床。 适用范围:岩石地基上的中、高水头泄水构筑物下游。
(4)人工加糙:在急流槽或在下游局部河床中,采用人工增加渠道的粗糙度以降低流速,达到消能。 (5)单级跌水或多级跌水: 多用于地形较陡的河渠。
进口渠槽 消力池 单级跌水的组成: 消能设施 消力槛 跌坎 综合消力池等
二.底流衔接与消能——以实用堰为例。
水流由堰顶溢流而下,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在c—c处形成收缩断面,c—c处的急流向下游缓流过渡,产生水跃。 1.水跃的衔接形式:
(1) 远驱式水跃:hc > hct —— 跃前急流段较长,河床需加固段加长; (2) 淹没式水跃:hc< hct —— 淹没度较大,消能效果低,水跃段长度增加;
(3) 临界式水跃:hc= hct —— 消能效率高,需保护的河段较短,是最好的水流衔接方式。但此种水跃不稳定,下游水 位稍有变动,就会引起淹没式或远驱式水跃。 一般可设计成淹没程度较小的淹没式水跃。
’’ ’’ ’’
三.底流衔接基本关系式
1.矩型断面:2.基本关系式: 四.消力池水力计算(设计池深d、池长l)
?cvc2vc22?0v02Q2?hc???q?hc??H?p1?22T0T0?hc?2g2g2g2g?A2c2g?2hchk?3?q2g3hk?T0?hc?222?hc
49
1.设计原则:选定适当的池深和池长,确保在池中的淹没式水跃条件。
利用人工消能措施,将水跃的衔接形式设计为淹没度很小的淹没式水跃,从而保证在较短的距离内可集中消灭余能,使 水流在离开消能设施时,已转变为缓流。这种消能设施即消力池。
2.几种主要方法: (1)降低下游渠底高程,形成消力池; (2)在下游渠底修筑消力槛,以形成消力池; (3)即降低下游渠底高程,又修筑消力槛,形成综合消力池。 3.消力池池深计算:
其中: ζ —安全系数,(≈1.05~1.10) ; ht —下游河渠水深。
△Z —水流出池的落差。 ←可对1—1,2—2断面列能量方 程计算之。
/
???ht??Zd???hc4.消力池长度计算: (1)有垂直跌坎的: 1> 宽顶堰进口: ht// = h C / / ζ
l?l0?(0.7~0.8)ljl0?4ml0?3.34m/
—淹没水跃跃后水深(跃前水深为h C)。
(0.7~0.8)lj?(p1?0.25H0)H0(p1?0.3H0)H0完整水跃长度。
2> 实用堰口: (2)溢流堰: l0?(0.7~0.8)lj?lk第十三章
渗流
计算举例
应掌握的内容有:渗流定律及单井、集水廊道的水力计算;了解井群的计算原理;对渐变渗流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作一 般了解。
简介:.(1)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2)多孔介质——由固体骨架分隔成大量密集成群的微小空隙所构成的物质。 (3)地下水流动——水在土壤或岩石的空隙中流动,称地下水流动。
地下水流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与水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例汽态水、附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有 关,也与土壤介质的渗流特性有关。
(4) 非均质
土壤介质 等向土壤(各向同性土壤)←各方向渗流特性相同的土壤。
均质
非等向土壤(各向异性土壤)
无压渗流——主要解决渗透流量、地下水面线计算。
(5) 渗 流
有压渗流——解决渗透流量、建筑物底板所受扬压力,下游出口处流速分布(校核土壤的渗透稳定性)。
(6)渗透理论的使用意义: 渗流理论被广泛用于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石油、地质等工程中。 (7)本章将讨论重力水在均质、同向土壤中的渗流问题。
§13—1 渗流模型
1.渗流模型(又称渗流理论的简化模型)
——即把整个渗流区域设想为没有土壤颗粒存在,而是充满了水,渗流是在边界条件、流量、阻力及压力都和此区内实际情况完全一样的一种连续运动,只是渗流模型中的流速与实际渗流中的流速不同。
2.渗流模型应遵循的原则: (1)流量相同; (2)压力相同; (3)能量损失相同。
3.渗流模型中渗流的速度:
?Qu??A4.真实渗流流速:
△Q—通过某微小过流面积的真实渗流量; △A—模型中渗流微小面积。
△A=△A/ +△A// △A/ —孔隙面积(=n△A) n—土壤孔隙率; △A// —骨架面积。
?Q?Quu?????A?n?An ∵ n<1, ∴ u/>u ,
u只是一种假想的流速,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引进渗流模型后,可将渗流视作连续介质,故可将渗流分为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有压流与无压流;渐变流与非渐变流。 下面介绍恒定渗流。
50
§13—2 渗流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一.达西定律
1.装置(如图所示):开口直立的圆筒中,液面保持恒定,经一段时间后,注入的流量 与流出的流量相同时,筒中的渗流为恒定出流。
2.观测现象:筒壁上各测压管的液面随位置的降低而降低。
3.达西定律:由于渗流流速较小,故可将测管液面差看作是两断面的水头损失。 hw 即: 达西定律: (1) 对于恒定、 均匀流:
J?hwl←可将水头损失看作均匀分布。 k—渗透系数。表示 h 土壤在透水方面 Q?kAw?kAJl 的物理性质。 Q对均质土壤,其点流 v??kJA速:u=v=kJ A dhwdH?? (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一次方 dldl 成正比,故地下水遵循层流运动) dQdhwu??kJ??k dAdlJ??二.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线性渗流) 1.一般认为只适用于层流;也有人认为适用于平均粒径在0.01~3mm的土壤。
2.对于渗流运动,由实验知道,层流与紊流的判别标准是: 层流Re≤1 ; 紊流Re>1。(Rek=1~10)。 另用巴甫洛夫斯基给出的Rek=7~9。 计算式(13—9) ← 考虑了土壤的空隙影响。 工程中常用的渗流问题大多属线性渗流,只有在砾石、碎石等大空隙介质中,才不符合线性渗流定律。 临界雷诺数不是一个固定常数,而是随粒径、孔隙等因素而变化。
3.渗流水力坡度的一般表达式——福希海梅公式。 b=0时,达西定律; J=au+bu . 其中: a=0时,阻力平方区;
2
(2)恒定均匀流一般式: 三.渗透系数k及确定方法 a 、b≠0时,非线性渗流。 (1)经验公式估算; k是达西定律中的重要参数,反映了孔隙介质的透水性能,也称导水率。其确定方法有 (2)实验室测定;
(3)现场测定。
§13—3 地下明渠恒定渗流
本节所讨论的是无压渗流。
1.浸润面——与大气相接触的自由表面。
2.地下明渠分类: 同地上明渠。 在此将讨论(1)恒定均匀渗流; (2)恒定非均匀渐变渗流。
一.地下明渠恒定均匀渗流
1.如图:恒定均匀渗流。
特点: (1)流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 (2)J=i; (3)整个渗流区内J=常数。 2.渗流流量:
(1)各点渗流流速: u=kJ=ki=常数; (2)断面平均流速: v=u; (3)渗流流量:Q=VA0= kiA; A←均匀渗流的面积。
(4)单宽渗流量:q=kih ←地下明渠宽度很大时,可看作矩形断面。
3.对恒定渐变渗流,裘皮幼公式v=u=kJ中,J表示: 断面上的水力坡度; 浸润曲线坡度; 流程中测压管水头线 坡度;流程中测压管水头线坡度。
二.恒定渐变渗流
1.如图渐变渗流:
2.特点: (1)流线近似平行直线,过流断面近似平面;
(2)过流断面上动水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各点的测压管水头相同;
(3)同一过流断面上各点总水头相等(∵u≈0); (4)两断面间任一条流线上水头损失相等;
dH (5)同一过流断面上各点水力坡度相等; ( ) (6)渐变渗流流速分布图为矩形。 J? 3.裘皮幼公式:
J?dHdsds←取相邻两断面1—1,2—2。 dH—水头差; dS间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流体力学讲义(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