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三. 静压强分布图 —— 表示流体各质点静压强大小和方向的图。 1.压强图的绘制方法:
(1)压强大小(线段长度) : 依据公式 p = p0+ρg h (2)压强的方向: 与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重合。
(3)压强图的形式: 有 相对压强图 和 绝对压强图 两种。 2.举例说明:
五.测量压强的仪器 (可配以图片)
§2—4 液体的相对平衡
相对平衡——液体相对地球处于运动状态,但液体的质点与质点之间、层与层之间无相对运动,液体处于相 对静止状态,称为相对平衡。
研究方法——将坐标系建立在运动的容器上,在利用静力学方法分析之。
一.等加速直线运动下液体的相对平衡 二.等角速旋转下液体的相对平衡
1.分析方法: (1)将运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加在流体上; (2)利用综合式 dp=ρ(Xdx+Ydy+Zdz) 积分即可。
2.分析质量力: (1)重力 X1 = 0 (2)惯性力 X2 = ωx
2
Y1 = 0 Y2 = ωy Z1 = -g Z2 = 0
将其代入综合式,即可得等角速旋转下液体中点压强的分布规律。
3.方程:
2
?z)←等角速旋转的液体中点压强的分布规律。 2g
(1)等压面方程:
p?p0??(?2r2z??2r22g?c←等压面是一组具有同一中心轴的旋转抛物面。
(2)自由液面方程 z?
(3)任一点的压强:
?2r22g←同样是一抛物面。
?2r2p?p0??(?z)2g?p?p0??h4.注意:
(1)相对平衡的液体中,压强分布规律同静力学压强分布规律,均为线性变化; (2)在同一水平面上,位于轴心处的点压强最低,边缘处最大; (3)各点的测压管水头不恒等。
(4)等压面是一组具有同轴的旋转抛物面。
§2—4 作用在平面上的流体总压力
一. 图解法 ——适用于规则图形,如矩形平面且矩形的一条底边与液面齐平。
1.方法: (1)作静压分布图 : 一般可作相对压强分布图,也可作绝对压强分布图。 (2)总压力的大小: 总压力=压强图面积×受压面宽度
(3)总压力的方向: 指向作用面的内法线。 arctgα = Pz / Px . (4) 总压力的作用点: 过压强分布图的形心与作用面垂直相交。
2.作图法找形心:
7
3.特记:矩形在1/ 2处; 三角形在1/ 3处。
P 三. 解析法 ——可用于求解任意形状平面上的总压力。 1.分析:如图所示一受压平面。
dP = p dA =ρgh dA p a O P=∫dP = ∫p dA =∫ρgh dA =∫ρg sinθy dA =ρg sinθyC A h =ρghC A= p C A 2.结论:
(1)总压力的大小: X
总压力=受压平面形心点的压强×受压平面面积 Y (2)总压力的方向: 指向作用面的内法线 (3)总压力的作用点: y D =yC + (I C / yC A) I C ——惯性矩 见表2-1 3.举例分析:
yC y D
§2—4 作用在曲面上的流体总压力
受压曲面有三向曲面,二向曲面。 在此以二向曲面为例,研究其受力情况, 所得结论同样适用于三向曲面。
一.受压曲面总压力的大小计算式
1.方法: 将受压曲面上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即
水平方向的分力PX——计算方法同平面; 垂直方向的分力PZ——利用压力体。 2.简单分析: z pa x
θ dPX h dPX dPZ θ dAZ
dPZ dp dp dA dAX A
水平方向: dPX = dp cosθ= p dA cosθ =ρg h dA cosθ =ρg h dAZ
PX = ∫A dPX = ∫A ρg h dAZ =ρg hc AZ = p c AZ 垂直方向: d PZ = dp sinθ= p dA sinθ=ρg h dA sinθ=ρg h dAX PZ = ∫A d PX =∫Aρg h dA X =ρg V
3.计算式: (1) 水平方向: P X =形心点的压强p c×受压曲面在yoz轴上的投影AZ
(2) 垂直方向: PZ = 液体的容重ρg×压力体的体积V 总压力: P 2 = P X 2 + P Z 2
8
二.受压曲面上总压力的方向
1.水平力P X —— 方法同平面; PZ PZ 2.垂直力PZ —— 同压力体的方向。 压力体有: 实体( ↓ )
虚体( ↑ ) 实压力体 虚压力体 压力体的绘制:由受压曲面的两个端点向液面 或液面的延长线引垂线,由曲面、 两条垂线及液面(或液面的延长线)所围成的几何体即压力体的体积。其所包容的液体重量即压力体。
注:压力体内可以有液体,也可以没有液体。 三.作用点的确定
1.水平力P X ——同平面壁受力。作用线过水平力作用点。 2.垂直力PZ ——作用线过压力体重心。
3.总作用力的作用线过上两条作用线的交点,与曲面相交的点即总压力作用点。
四.举例分析
§2—4 浮力 潜体及浮体稳定
浮体——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 潜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潜体、浮体的受力计算,实际上就是浮力的计算,工程实际中常常会遇到此类问题。 一. 阿基米德原理(略)
1.物体在静止的流体中受到两个方向力的作用,即: 重力G(↓) 和 浮力PZ (↑) 2.潜、浮体在流体中的三种存在状态 : (1) G > PZ ;
(2) G < PZ ;
3.潜、浮体的稳定 (3) G = PZ 。 (1)稳定的条件: 必要条件: G = PZ 充分条件: 重心与浮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2)潜体的平衡——潜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微小倾斜时,能恢复原状的能力。
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不稳定平衡
(重心在浮心之下) (重心与浮心重合) (重心在浮心之上)
PZ PZ PZ G G G
(3)浮体的稳定(由定倾半径ρ与偏心距e的关系而定) 稳定平衡(ρ> e ) ρ 随遇平衡(ρ= e ) 不稳定平衡(ρ< e ) 第三章 流体运动学 本章学习重点:理解欧拉法描述流体运动的有关概念;掌握流体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理解有旋 流和有势流。
9
1.流体运动学——研究流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轨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不涉及任何力。
2.解决的问题——建立流体运动的基本关系式,即研究运动要素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 3.研究方法——拉格朗日法;欧拉法。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一.拉格朗日法(质点系法)
1.研究方法:从每一个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开始研究,进而得出整个流体的运动规律。 2.表达式: x=x(a,b,c,t)
y=y(a,b,c,t) 其中:a,b,c,t —— 称为拉格朗日变量。 不同的质点
z=z(a,b,c,t) 对应着不同的起始坐标a,b,c. (1)当a、b、c为变量,t为定量时,表示各质点在某时刻的空间分布情况; (2)当a、b、c为定量,t 为变量时,表示某一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 (3)当a、b、c、 t均为变量时,表示任一时刻、任一质点的运动情况。
3.研究对象: 质点。 4.拉格朗日法的优、缺点:
(1)优点:此法概念清楚,只要确定了流体的运动规律(即空间坐标表达式),即将求得加速度,从而利用
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起作用于该质点的力的关系式。
(2)缺点:实际运用困难,在工程中无大的实际意义。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流体的宏观运动,故一般采用下 面 的欧拉法。
二.欧拉法(速度场)
1.研究方法——在流场中任取固定位置,研究流体通过该固定点时的运动情况。此法是以大量的流体分子 作研究对象。
流场——流体运动时所占据的空间。 此法通过在流场中取足够多的固定空间点,将所有流经此点的流体 质点运动情况作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整个流体的运动情况。
2.表达式:
(1)压强场: p = p( x, y, z, t )
(2)密度场: ρ=ρ( x, y, z, t )
(3)速度场: ux= ux ( x, y, z, t )
uy= uy( x, y, z, t ) 其中: x, y, z, t —— 欧拉变量 uz= uz( x, y, z, t )
1> 当x, y, z一定,t为变量时,表示任意时刻质点通过某固定点时的速度变化情况; 2> 当x, y, z为变量,t一定时,表示某时刻质点的速度分布情况;
3> 当x, y, z,t均为变量时,表示任意时刻、任意质点的速度变化情况。
(4)加速度场:
当地加速度 、时变导数(表示流体通过某固定点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ux? ux? ux?u?u??ux?xuy?xuzdt?t?x?y?zduy?uy?uy?uy?uyay???ux?uy?uzdt?t?x?y?zdu?u?u?u?uaz?z?z?zux?zuy?zuzdt?t?x?y?zax? 3.研究对象:流场
迁移加速度、位变导数 (表示某一时刻流体流经不同空间点时速度的变化率) 4.特点:欧拉法是以流场而非单个的质点做研究对应,故相对于拉格朗法简便,在工程中具有实用意义, 故一般可采用欧拉法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
三. 迹线、流线、标记线 ——描述流体的运动,除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述外,还可用更直观的图形来描述。 1.迹线——表示某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迹线可以反映出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方向。 迹线方程: x=x(a,b,c,t) 中的t消去,即可得直角
10
(1)用拉格朗日法表示的迹线方程: 将 y=y(a,b,c,t) 坐标系中的迹线方程。 z=z(a,b,c, t) (2)用欧拉法表示的迹线方程 :
duxduyduz???dtuxuyuz (1)流线的特点:
将其分别积分,消去t,即可得迹线方程。
2.流线——某一时刻,流场中空间点连成的曲线。流场是由无数流线构成的,各空间点的流速均与流线相切。
1> 流线互不相交,且为光滑曲线(因为同一时刻\\同一质点只有一个速度矢量); 但驻点、奇点除外。
2> 流线充满整个流场, 每个质点都位于一条流线上;
3> 某断面上流线的疏密,可反映该断面流速的大小。 (2)流线微分方程:
duxduyduzds???uxuyuzu其中t 是定值,在积分过程中可作为常量。将上式积分即可得 流线方程。 3.标记线——表示染色质点的轨迹。常用于实验(研究流体运动)中。
§3—2 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欧拉法)
一.流管、流束、过流断面、元流、总流
1.流管——在流场中作一任意、无限小的封闭曲线,然后由曲线上的各点作流线,所构成的管状面。 特点:流体的质点不能穿越流管; 若流动为恒定流,则流管的形状、位置不变。 2.流束——流管内所包容的流体。
3.过流断面——与所有流线都正交的横断面。 特点:过流断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
4.元流——充满于流管中的流体。过流断面面积无限小的流束。
特点: 若流动为恒定流,则元流的形状、位置不变; 同以过流断面上,各点的运动要素可认为相等。 5.总流——流动边界内无数元流之和。
二.流量、断面平均流速
1.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流断面的流体的量。
3
(1)表示方法: 体积流量 m / s l / s .一般用于不可压缩流体。 重量流量 kN/s N/s
质量流量 kg/s 可用于可压缩流体。 (2)计算式: Q=∫A dQ =∫A u dA
2.断面平均流速v——过流断面上各点流速的加权平均值。是一种假想的速度,实际并不存在。
计算式:
v?Q?AudA?AA
一.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按流体各点的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改变而划分。 1.恒定流——流体各点的运动要素均不随时间改变的流动。 (1)函数关系:运动要素仅是坐标的函数,与时间无关。
即: 其当地加速度为零:
§3—3 流体运动的分类
u = u ( x ,y, z ) p = p ( x ,y ,z ) ?u?p??0?t?t
(2)特点: 1> 当地加速度为零; 2> 流线、迹线、标记线三者重合;
3> 流管的位置、形状不随时间改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流体力学讲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