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并在本科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2016学年,全校95名教授中有87名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总数的91.5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652门,占全校总课程数的12.74%,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外聘教师有182人,为本科生合计开设课程142门,共计171门次。
(四)教学经费
2015年,学校在搞好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重视对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
表2:2015年教学经费一览表 项目名称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 总额 (万元) 6203.02 1362.48 665.84 437.74 生均金额 (元) 3734.05 820.19 400.82 263.51 2015-2016学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18507.2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1043.81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291.47万元,新增7.50%。
(五)教学基本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为951259.66㎡,生均面积为57.26㎡;学生宿舍面积为141744㎡,生均面积为8.53㎡;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1330.6㎡,生均面积为12.72㎡;实验室总面积为65825.94㎡,生均面积为3.96㎡。
表3:2015-2016学年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条件总体情况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百名在校生人数 教学总值 (万元) 计算机台数 16612 18507.22 9224 学生配套计算机台数 55.53 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22069 百名学生配套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132.85 65825.94 3.96 使用面积平方米 生均平方米 实验室面积 学校主动联系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学科研设施及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互动、互补和互益的人才培养格局。截止到2016年6月,学校获批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3个市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设立12个校外
4
专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近200个校外专业见习实习基地。
(六)图书期刊资料
图书馆由方山校区图书馆、莫愁校区阅览室组成,馆舍总面积为3.4万平方米,年接待读者能力达到100万人次以上。2015年,实际图书资料支付经费4979903.72元,其中中文图书2656496.42、期刊524539.3元、数据库1798868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14240册,生均纸质图书为92.60册。图书馆拥有国内外学术资源数据库57个、中文电子期刊 181360种、外文电子期刊 19649种,中文博硕士学位论文160多万篇,拥有视频教学资源12000部;其中永久使用权视频教学资源10000部;累积拥有永久使用权的中外文电子图书94万多册。本地镜像资源约为70TB,拥有22台服务器。
此外,还专设有“陶行知研究资料室”(现有5374册图书)、“张仲樵民间音乐研究特藏馆”(现有881种、约有1072册、手稿230册、音像资料902盘、数字音频30小时、视频资料6小时)和“古籍室”(现有线装书1980部,计17440册、近10万卷)等特色馆藏。
(七)数字化校园建设
继续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升级了移动校园“i晓庄”,增加了一卡通圈存、个人日程等10多个师生应用服务功能,新版安装量达12000人次,每天活跃用户在3500人左右。离校管理、就业管理、校友管理、人事考核管理等系统上线试运行。基于信息门户,开发了医药报销管理系统,将教务系统考试报名功能和一卡通系统集成,学生可通过在线支付方式完成报名缴费。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依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适应社会需求,深化办学特色,创新发展机制”的改革主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组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2015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创“十三五”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会议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时期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全面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为“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5
(二)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特色,系统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1.启动师范专业认证与评估,强化师范专业建设特色。
召开“师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启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和评价标准”建设,建立“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研制“学校关于加强师范生培养工作指导意见”,启动师范专业认证与评估。成功承办第四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成为江苏省师范生信息库建设首个试点单位,50余人次在国家、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获奖,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2.积极申报新专业,启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成功申报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通信工程4个新专业;启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和省级品牌专业的遴选工作。小学教育专业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化学、汉语言文学等5个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开展区域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建立预警和退出机制,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力,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构建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三)完善“分类招生、分流培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1.完善“分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制度
总结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经验,在2015级继续实行“分类招生与分流培养”的教育制度。根据现有专业的类型特征与培养目标,依据现有学科布局和学院设置,将原来9个专业类调为15个招生专业类。
第一学期按照上述15个专业类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第一学期末,普通文理科专业类中优秀学生可按一定比例申请跨专业类分流;教育学类专业分流至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
第二学期按照经济学类(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旅游管理类、经济学类(理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体育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美术学类等13个专业类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3个专业按照专业进行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第二学期末,按照专业类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类内选择专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南京晓庄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