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8次“教师漫谈教学工作坊”系列活动;组织老师参加第二十七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参加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举办的2015全国医学院校教师发展高峰论坛;组织18名老师参加教育部2015年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双语教学研修班;组织我校28名老师赴北京大学医学部参加第四届“基于问题的学习”医学教育交流研讨会;组织PBL中心培训组的8位教师赴台湾中国医药大学主办的“2015年PBL系列成长营-21世纪教育趋势:由PBL、TBL至Flip” 。 4.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
组织各类国家、省级及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2015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7项;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 8项;校级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149项。加强教育研究课题过程管理,组织开展课题进展中期检查与现场交流汇报;严格做好立项课题结题工作。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13年立项课题结题评优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5项。
组织召开“全国医学教育信息化论坛”暨江苏省高等学校医药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探索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化的新举措和新成果,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五)优化教学管理过程
1.探索PBL教学改革评估体系
立足在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灵活掌握并运用相关概念和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演绎推理思维能力等六大能力基础上建立持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学期评价的综合评价系统,形成学生个人能力提升报告。 2.探索教师培训新的方式方法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以校本、校外和网络为主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 3.以评优奖励促进教师教学和教学研究积极性
营造重视教学和奖励优秀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扬子江奖教金”、“赵息保青年教师奖教金”、教学督导特别贡献奖、教育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奖励、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的相关教学成果和奖励的学校层面予以配套奖励等,奖励系统健全、层次分明。
四、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首先需要高质量的教学。在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持续加大教学投入,大力推进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本科教学管理机制
经过长期探索与改革,学校逐步构建起上下贯通、结构紧密、职责清晰、责任到人的教学管理立体结构,由校教学委员会、教务处、校级教学督导组、教学专家库、校学生信息员队伍和各二级学院教学机构组成(图3)。
南京医科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图3 南京医科大学教学管理部门结构图
校教学委员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顶层管理机构,负责谋划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教学工作的重大特大事宜和决策等;由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二院学院、各教学单位副高(中层)以上专业教学或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人士和学生代表组成。
教务处: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落实、质量跟踪和优化调整;由教务科、生产实习科、长学制办公室、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教材科等部门组成;除全面承担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外,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师发展等工作。
校级督导组:由经验丰富、热心学校教育事业的离退休人员组成;每学期开展专题教学督导,对突出问题要求相关学院整改并实行“回头看”制度;参加学校
南京医科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中期教学检查和临床带教指导、实训等工作。
学生信息员队伍:由在校1-3年级各专业学生组成,每年根据新增学生情况,更新成员30%左右;主要职责是及时反馈学生群体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专家库:形成基础教育和临床教学两个大的专家群体,由副高及以上职称、有教学经验的在职专业人员组成,主要参与学校教学检验、教学指导、项目评审和对外交流等事宜。
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由专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全院教学工作,设立有专门的教学办公室,有专职教学秘书;教学办公室负责学院日常教学运行;根据学院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各学院组建本院督导组或专家组,对学院教学工作定期开展督导和检验。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经过长期的办学积累,学校逐步形成一个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学校教学评价由三个大的子系统构成,即基层反馈、过程检查和顶层监控(图4)。
基层反馈是教学评价的基础所在。其中,教学效果网络测评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即时评价,教师本人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适时做出调整,也可根据学生反馈与学生交流意见;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可以使用学生网络评价结果,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总体状况。教学效果网络测评每学期针对本学期开设所有理论课程进行测评。2015-2016学年,共计10535人参评,学生参评率为80%。
南京医科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图4 南京医科大学教学评价循环系统
学校督导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事业的离退休教师和专家组成,实行定期抓主题督导的模式开展督导和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着力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将全校先进的、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督导过程中予以传播。督导专家以青年教师讲课、实验班教学、见习课教学以及教学测评成绩靠后教师教学为督导重点开展工作,同时对全校各类课程进行随机督导。2015-2016学年,累计24人次参加467节次课程的听课督查,人均19.46节次。针对课堂听课发现的问题逐条提出,由学校教务部门协同相关学院和教师整改;对于课堂听课发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好的表现和做法,也同样提出,由学校教务部门及相关学院进行表扬、宣传和学习。
学生教学信息员则是对教师教学、师生互动、学校教学安排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总体效果等问题在学生群体中主动采集信息,以弥补网络测评的不足;每学年根据新生入学以及毕业生毕业情况,对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进行30%的成员更新,每学期集中收集和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各一次,同时接受学生过程性意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南京医科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