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卡通系统、人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水电管理系统、迎新离校系统、学工系统、数字地图系统、统一通讯平台等28个系统的集成工作,完成了全校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和数据共享及数据格式的标准统一。除了校园门户网站(包括移动门户网站),全校51个二级院(部)及部门均建有二级网站。今年已完成与南京市民卡融合应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全新升级改造,完成基于智慧校园平台框架的校园门户网站的全新升级,开发部署了学校微信服务号和企业号应用。
截止目前,全校建立并覆盖7个独立网络:有线宽带校园网、第二代互联网(IPV6)、无线校园网、财务一卡通专网、视频会议与多媒体录播教室专网、安防监控网络和车辆出入与门禁管理系统、广播与背景音乐网络。
6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彰显“软件化”主导特色
加强重点专业(类)建设,提升专业“软件化”内涵。学校紧密围绕转型发展和“南京软件科技大学”申报筹建工作,围绕第五次教学工作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学科结构,加快推进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和涉软建设。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获批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是省内高校申报专业全部获批的6所高校之一,也是省内同层次高校获批项目最多的一个院校。与企业合作申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NIIT)等3个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并招生。3个省级重点学科均以“良好”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的“十二五”终期验收。“信息工程”专业正式获教育部批准;组织开展电子商务、金融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等6个新专业的申报工作;11个校级重点专业(类)均较好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验收。软件和涉软类专业比重不断增加。
探索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追求“创新性”。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及趋势,结合自身特点与行业、产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组织开展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启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评选优秀调研报告,明确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服务地方(产业),对接行业,胜任职业”“适应转型,重构课程,强化内涵”“能力为本,实践为要,理实一体”“个性发展,开放融合,创新创业”为原则开展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探索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015年共遴选出5个“创客”虚拟实验班。
不断开发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合作专业建设。学校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境外院校的联系,加快推进有利于创建的各种形式的合作教育。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共建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中科院软件所全年共派出专家和骨干200多人次来校为该项目学生执教和指导毕业论文,完成1000余学时的教学任务,项目运行态势良好。“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江苏学生装(校服)研发中心”等在我校挂牌;完成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设工作;与罗克韦尔、ABB等跨国公司合作共建高水平自动化实验室。同时,境外合作教育项目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现有中美园艺(生物技术)、中澳软件工程、中英通信工程、中英土木工程4个经教育部批准运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两个项目获得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首批培育点立项和资助;全面
7
教学建设与改革
引进各项目专业课程及整套教学资源,安排18批25人次的项目外方教师来我校集中授课;120名合作项目学生获得中外双文凭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与境外大学的合作不断深入,累计接待国际(港台)大学(教育机构)来校访问交流9批36人次,“中澳学院”共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遴选52名学生赴台湾、澳门有关科技大学交流研修;选拔保荐10名应届毕业生赴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接待安排2名台湾侨光科技大学的交换生到校进行学分互认的研修学习。
(二)推进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在线课程建设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课程建设突出“网络化”,慕课建设领跑同类高校。成功承办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工作专题研讨会”。《宝石加工工艺学》慕课顺利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运行,该课程是除985、211高校外上线教育部爱课程网的首门课程,目前已开设两轮,共2万余人选课学习。完成《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慕课建设,即将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引进校外优质网络课程资源15门,目前网络公选课程达30余门;参加省教育厅微课比赛共有15项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获奖率为83.33%(省平均获奖率为59.73%);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各类课程建设齐推进,课程设置突出能力培养。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三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突出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数占该专业课内总学分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20%以上,理工农科类专业达到30%以上。目前,学校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立项支持的双语课程14门,研究性教学课程(含试点)35门。2015年度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画运动规律》的中期总结,完成了《江苏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组织完成11门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的验收工作;开展了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的评审工作,共评出校级精品课程17门、双语课程5门、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12门。督促、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上网,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8
教学建设与改革
表7 实践教学、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 工 学 管理学 经济学 农 学 文 学 艺术学 实践教学比例(%) 32.1 25.5 21.1 35.3 28.9 47.0 选修课比例(%) 20.9 25.8 24.4 23.8 30.3 26.4 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重点培育特色教材。我校《动画场景基础教程(修订版)》等3部教材获“江苏省2015年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遴选出11部校级精品教材和11部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金陵科技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