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活动组织实施
1. 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
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由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及方向课程等构成。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理工科专业平均为 26.73%,其他经、管、农、文等类专业平均为23.93%,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7.47%。2015年,学校颁布《江苏科技大学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教育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学历证书辅修制度。学校长期坚持对专业、学科基础和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当学年,全校共开设课程2230门。学校长期开展校、院两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有力保障了重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多年来,绝大部分
8
教师的学生评教满意度得分保持在90分以上。在近几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军事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考核中,学校均取得“优秀”成绩。
2. 实验与实践教学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能力达成为导向,系统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了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第一课堂为主线,以学生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的多层次、多模块的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明确了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工作标准。要求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工程背景和社会生产实际,人文管理类专业选题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1名学生1个课题。校、院两级督导组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写作规范及答辩等环节坚持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学校应用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管理系统,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过程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运用“大学生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所有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检测,达到规定标准方可进行答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复检制度,将毕业设计(论文)抽检结果作为开展专业动态调整的重要观测点,抽取500份毕业设计(论文)送校外专家评审。近三年,学生在全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共获得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2 项、三等奖 18项以及 4 项优秀团队奖。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不断提高计划内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坚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全校性实验室联合联动开放日活动,同步开放14个工程性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基地,有组织地全天候接待、指导学生参观考察和体验操作,充分挖掘、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在校外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研究设计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十二五”以来,学校有近5000名学生在上海各大造船企业接受严格和规范的训练,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3. 创新与创业教育
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才素质需求,明确将创新性特征列入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江苏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渗透创新教育的同时,积极构建“点、线、面”紧密结合的课外创新教育活动体系。以参与、举办“挑战杯”等各类科技竞赛为带动,以资助本科创新计划项目为支撑,以组织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实现全覆盖。“挑战杯”竞赛组织工作围绕参赛作品
9
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争取经费到位、场地到位、政策到位,努力做到项目特色鲜明、团队组合精良、作品水平精湛。施行本科生创新计划导师制,加强组织领导、过程管理、重点建设和目标考核,搭建全校性常规化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教育平台。2015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总分入围全国前30名,学校首次捧得竞赛“优胜杯”。当年,学校立项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89项,投入资助经费70余万元,有1400余名学生参与项目科研创新活动。在学校组织资助立项基础上,推荐申报并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85项。参与当年资助项目的学生共计发表论文128篇(其中100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完成实物模型和系统软件126个,申请或公开专利37项。
学校重视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教育》统一设置为各专业培养计划必修课程,并列入重点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规划。依托经济管理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培训专家、优秀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指导大学生创业活动,引导教师吸收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为创业活动奠定基础。成立创业协会,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工作室的管理,推动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校地联手,搭建孵化平台,助推项目实体落地。与镇江市开展创业合作,建立高新科技园区大学生创客中心、“江科大-京口区”创业指导服务站和“‘京口E客’梦工厂”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咨询和优惠政策,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支持学生成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俱乐部已有50余名成员,成功开发多款手机游戏,推荐参加首届江苏移动MM(Mobile Market)大学生手机应用策划大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二届、第三届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获全国精品大奖1项及全国优秀奖1项。
4.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学校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课外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建设”以及“国内外合作交流”等统筹规划,有机融合,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为强化课外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学校将其列作“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必修模块(要求完成6学分)明确列入各专业培养方案,作为学生通过毕业资格审核的必要条件。先后制(修)定《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计划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组织工作组织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积极开拓建设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每年对第二课堂投入专项活动经费和奖励资金,形成了完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江苏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