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已初步建成了一支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相适应,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86人,外聘教师149人,折合生师比17.1:1。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108人,副高级职称者40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23%。具有博士学位人数523人,占专任教师比48.16%;硕士学位人数456人,占专任教师比41.99%;专任教师中博硕占比90.15%。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培训进修经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25%以上。多年来,学校坚持实行正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各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其教授总数的比例为75%(含机关教辅部门教授职称人员),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全校总课程数比例为10.99%。
师资队伍在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不断持续优化。当学年,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同时完善国家、省、学校三级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去海外名校访学平台,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进程,鼓励专任教师进行学历学位提升。学校全面滚动施行青年教师助理教学培养制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各学院多样化、常规化地开展各项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 教学经费与设施建设
学校每年预算安排都把教学经费放在重要位置优先考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长。
当学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3195.54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0.24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04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0.03万元。教学经费投入能够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62平方米,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6.72平方米;折合在校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3万元,当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320.43万元。学校注重信息、情报资源建设,学校馆藏图书188.37万册,折合在校生生均图书94.20册,已建有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各类中、外文文献检索数据库38个,提供270万种电子图书和3.2万种电子期刊的阅览支持服务。本科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辅助教学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平台系统、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系统等已投
3
入多年使用,教学管理信息化与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具规模。
3. 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现有36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建有计算中心、网络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保障平台。实验室专业布局合理,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需求,在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间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资源共享、联合办学的新途径,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保持着深入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学校共建立、建设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200余个,各专业平均有4~5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4805厂、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国内知名大型造船企业,共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1. 专业结构与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学校专业规划与建设委员会专项负责论证审核新专业设置与已有专业的调整,切实加强对专业建设规划的审定与执行指导力度。出台《江苏科技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优化与发展规划(2015-2033年)》(江科大校[2015]24号),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的发展思路,力求合理设置本科专业。不断彰显船舶、海洋和蚕桑特色,适当拓展涉海学科专业,淘汰不适专业,专业总数预期稳定在65个左右;构建工学占60%左右、管理学占20%左右、理学占10%左右、其他学科占10%左右的专业结构布局。着力形成“优先建设类、重点建设类、培育建设类”专业建设体系,集中办学资源对重点学科相关专业进行优先建设,通过分层建设带动全校本科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同步实施《江苏科技大学本科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江科大校[2015]27号),每两年开展一次本科专业状态调查,围绕招生、就业、师资队伍结构、教学和科研水平四个方面对专业进行监测预警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
4
表3 现有本科专业分类数据统计表
学科门类 工学 管理学 理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农学 合计
专业数 29 10 5 2 1 2 2 1 52
占总数比例(%)
56.0 19.2 9.6 3.8 1.9 3.8 3.8 1.9 100.0
近年来,学校实施“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保障提高优势专业建设水平。系统规划设计改革方案,推出系列教学改革举措,从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风考纪、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诸多方面同步实施。2015年制定颁布《江苏科技大学品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江科大校〔2015〕230号),对优势专业在建设内容、项目管理、考核验收、经费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新立项建设11个校级品牌专业,其中有4个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在此基础上,依托已有的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专业类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深入推进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系列改革。
实施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2015年出台了《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子选拔与培养计划(试行)》和《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子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成立深蓝学院,实施“1+3+X”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确立了造就“理想远大、创新创业潜能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分别配备全程指导老师,开出3类素质教育创新课程,构建“多类别-多层面-多学科”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施行“3+1”人才培养模式,编制“学校与企业学习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课内主渠道教学与课外养成教育相结合”、“全面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江苏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