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离体牙模型;仿生实验;综合应用
0引言
口腔临床操作技术和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技能[1],学生利用特定的实验教学课程,规范地模拟各种临床操作技能,不仅是培养学生过硬的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口腔知识工具、创新思维能力及其他口腔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本文对口腔相关实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编排、整合等教改措施,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1实验内容与方法
1.1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选择本院四年级口腔医学本科班学生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人采用仿生模型综合应用法完成实验;对照组20人按现行教学方法完成实验。两组授课学时、教材、教师、生源、年龄、男女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1.2实验内容与步骤
(1)选择后牙Ⅱ类洞的制备、充填术、开髓术、根管治疗术、部分冠、全冠修复术等有关联的实验项目为研究对象。
(2)仿生实验模型的制作。选择相应离体牙牙位,去除标准石膏牙列模型相应的牙位,把已消毒备用的离体牙安装在相应的牙位上,以石膏固定形成仿生实验模型。
(3)实验组在仿生模型上选择后牙为目标牙,按病变发展过程在同一牙位上依次完成实验操作步骤:后牙Ⅱ类洞的制备、充填术、开髓术、根管治疗术、部分冠、全冠修复术的牙体预备临床操作及修复体工艺制作过程,实验经由“牙体牙髓病学”和“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师模拟临床病例进行内容和顺序编排、协调。
(4)对照组采用刚玉模型仿真牙任意选择牙位,在仿真头模系统上完成后牙Ⅱ类洞的制备、充填术、开髓术、根管治疗术、部分冠、全冠修复术的牙体预备临床操作及修复体工艺制作过程;各实验课程间不考虑交叉、关联性,学生自行选择便于操作的牙位完成各修复治疗实验操作。
1.3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参照《口腔医学实验教程》[2]标准。
1.4考核指标
(1)对实验操作结果的考核评分:各修复体牙体制备情况、修复体完成质量。
(2)对实验制作理解的考核评分:实验报告的书写。参与各实验带教项目的3位教师对2组学生的2项指标进行评分,取3位教师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1.5学生意见反馈问卷调查
包括实验方式、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效果、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临床运用能力的培养等满意情况作答,不满意要求说出具体原因。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实验结果
2.1对两组实验情况考评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考评情况如图1所示。
2013年春节前的一天,程瀚以搬新家为由,让蒋某送一件青铜器给他。蒋某得到指令后,送了一对清代的仿古青铜器花瓶给程瀚。2016年,程瀚得知自己被调查,让其司机薛某某把两个花瓶都退给蒋某。
(2)对实验理解(实验报告)的考评:实验组平均分92.7分,对照组平均分82.4分;经t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8.2932,P<0.01),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2.2学生对实验方式满意度比较
学生对实验方式满意度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0%,经x2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x2=4.8,P<0.01),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形成创新意识、提升动手能力、改善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3]。口腔医学是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性化极强的专业[1,4]。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学科主干课程,如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正畸学等的教学内容与口腔临床常见的牙体治疗技术息息相关,基本涵盖了日常口腔门诊医疗技术的各个方面,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中也占有重要比重。
目前口腔仿真实验多限于仿真头模的应用,在离体牙的应用及综合利用仍少见报道。本实验改革使学生在离体牙上按病变进展过程,完成口腔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的规范训练和工艺技术的制作方法步骤,充分体现治疗的仿生性和个性化[5-6],同时把医学基础、口腔专业基础和专业学科紧密结合,使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医学生安排更多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在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规划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7]。本研究对关联的各课程实验内容、进度统筹安排,前期课程完成的实验模型保留,在下一环节内容和课程上进行深入的设计使用,不但模拟了当次实验内容,还能随着疾病的进展和相关治疗配合手段,继续模拟使用,使实验从单一走向综合立体设计,而且更深层次地使学生对治疗适应症、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效果的预见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具有较高临床模拟价值;且解剖外形完好的离体牙较难获得,通过实验的综合开发应用,学科间交叉使用,可减少资源浪费。对照组的制作方法是本院沿用的实验方法,在仿真头模系统上采用刚玉牙列仿真模型,教师选定不同的牙位完成实验项目,学生仿照老师示教的过程简单重复,实验项目间无必然联系,对知识的运用和联系也较孤立单一,影响教学效果。
实验操作结果考评中两组评价有区别但不显著,但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教学内容中,经典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实验技能,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比较薄弱[8-9],反映出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端,只能简单模仿、重复一次老师示教的程序。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满意程度最高的是实验内容的合理编排和离体牙的应用。使在课堂上难于理解的修复治疗适应症、艰涩的制作步骤、规程等在随着实验的展开,病变过程的不断进展而介入的治疗术很自然就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对牙体解剖结构等前期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10]。通过应用离体牙实验操作训练,对学生在沟通、分析判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确定、病历书写、操作技能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1],找到临床操作的真实感,增强了对临床见习、实习的自信心,责任感,培养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更好胜任临床工作[12-13]。对照组不满意的反馈意见集中表现为:①实验与理论仍无法很好挂钩,只是对实验过程简单地模仿、“抄袭”了一遍。②制作使用的刚玉模型在材质和模拟难度与天然牙有极大差别[14],真实感无法体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口腔医学教学应用与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