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教《大鹿》一课中,我为了让学生表现大森林里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我让一些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有小鹿﹑小白兔和大灰狼,这些角色由他们自由选择,自由表演,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歌曲有不同的理解,教师此时只要稍加提醒,学生很快就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了。学生的歌喉不再吼叫,避免教师语言上的直白:“这儿力度要强些,那儿力度要弱些和“机械地”这儿重一些,那儿美一点”的要求。学生的忘我投入,消除了师生的隔阂,课堂气氛活跃、浓郁。又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课中,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晚上,小主人睡了,玩具兵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地爬了出来……”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要求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我理解与感受,用手、脚、表情来表现玩具兵的形态。然后分组进行讨论、研究,规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再加以评判。这一环节中小组讨论更趋活跃。有的说、有的设计、有的表演,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被轻松、活泼、愉快的小组讨论所感染,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创造、即兴表演了玩具兵大巡游。由学生自己扮演玩具兵,在音乐和情境的渲染下,学习、模仿兴趣浓烈。同学们合着音乐,情绪高涨、全身投入地为玩具兵伴奏、表演;有的同学趾高气扬的走,有的同学相互摔跤、、、、、、这些都表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发挥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的体验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想问题,处理问题都以“我”的角度来进行,不会从“你”或“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主体性体验时,教师可采用“角色表演法”与“换位思考法”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角色情感和情境情感,又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极为有利。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在音乐领域,音乐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如果用“标准答案”去套显然很牵强,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体验差异,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的话,我想,这无疑是抹杀学生的个性、抹杀他们的创造力。我们的课堂还谈何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学唱《秋天》这课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物品来模仿秋天来了的声音,有的同学用嘴吹纸模仿秋风声,有的同学用口技模仿小树叶沙沙的声音等。可这时,一种很响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这个班里最调皮的一位男学生干的。当时,我非常的生气,想批评他,可又一想,也许他不是在捣乱,而是有什么别的意义呢?于是,我又让他模仿了一次,然后请其他同学听像什么。他们有的说是秋天下雨的声音,有的说是小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最后这位同学自己说出是秋天的脚步声。“很有创意啊,将无声转为有声。”我当时给予了他肯定和表扬。事后,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指责他,如果批评了他,其他同学就不会再大胆表现,那位同学也许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往往领先于教师,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这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是一种课堂生成性的知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乐海中自由畅游。对于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哪怕知识一点点创造意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和保护。难道不是吗?
“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而采用某种形式或手段进行的教学。其实质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面对学生差异,我们该如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