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见”中运用。“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最终目标是看学生在“语用”中的言语质量,也就是看学生语言实践的运用能力与水平,用孟纪军的话讲就是“学习教材中的表达技巧”。当然这里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可以从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方式中得到体现。比如,《人类的“老师”》教学中有一处是典型的口头表达技巧的训练。教者引导学生利用“人类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改进\造出)了 。”这样的句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人类从蜻蜓翅膀得到
启发改进了飞机,从苍蝇、蚊子蜜蜂身上得到启发造出了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师:这两个意思差不多,可以合并成一句话,谁来说?
生:人类从蜻蜓等昆虫身
上得到启发,改进了飞机。或者说人类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造出了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生: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
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改进了飞机,造出了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
从上述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两个完整的分句到合并成一句,再运用连词“并”变成一个长句,看到了学生言语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也是中年级学生运用文中现有的重点句概括,进行表达训练的重难点。因此,从文体角度出发,直接指向表达,探寻文本教学价值,让每篇课文成为有价值的例子,这样的“遇见”使得语言的运用技巧变得清晰而高效。再比如《赶海》一文教学中设计“叹词”对号入座小练习,就是为了增强学生课后在写写自己记忆里的一件趣事中叹词的“运用意识”,这是以书面表达的方式在篇章整体架构运用中感受叹词的情趣与魔力。说到底,学生言语表达力的高低依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
总之,透过“关注文体,聚焦表达”这一教学主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团队以“文体”为切入点,梳理探寻“这一篇”与“这一类”“教什么”“怎么教”文本独特的表达秘妙的系统过程与行走姿态,其视角的独特、操作的简约、路径的明晰、落点的扎实,使得语文课堂的“教”与“学”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尤其是贯穿其间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人文科学精神的观照,必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更多有力的研究支点。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理性思维:核心素养的行动能力———“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教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