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用经典案例,深化家园意识
理论知识虽然深刻,但由于缺乏感性形象不够具体,甚至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有必要结合一些经典案例,使学生在生动的感性形象中进一步了解生态知识,深化家园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展示了三个案例,即法国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台湾大爱电视台制作的系列片《荒漠下的真相》及日本垃圾分类的模范小镇上胜町。《家园》由法国摄影师兼生态学家阿尔蒂斯·贝特朗耗费15年、历经54个国家取景拍摄制作而成,自2009年世界环境日上映以来,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放映。影片通过一幕幕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展现地球的演变过程,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虽然人类存在虽然只有20万年,但人类活动却打破了地球40亿年来固有的平衡,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正在破坏自己的家园。只有从现在起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才能拯救我们的家园于危难之中。《荒漠下的真相》是一部探寻楼兰古国古往今昔的系列片,其中第二集重点讲述了现代科考队关于楼兰古国消失之谜的新发现,即不加控制地砍伐树木致使水土流失,不顾环境特点种植需水量高的外来农作物,加之水系变化和战争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赖以生存的家园根基被摧毁,最终导致楼兰由绿洲变成了荒漠。科考队通过考证得出这一结论后无不扼腕叹息,深切感受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延续和发展。日本上胜町是位于日本德岛县上的一个人口仅两千多人的小镇,因其模范细致的垃圾分类举世闻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专家到这里参观考察,世界性的环境保护会议也选择在这里召开。这三个案例覆盖古今,既渗透了全球视角的大家园意识,也涉及了具体细微的小家园典范,既有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既生动形象,也发人深思。通过观看并组织课堂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生态理论,深化了家园意识。
3.重视感性体验,升华家园情感
家园既涉及广义的人类生存根基的地球家园,也涉及狭义的个体日常生活的一方庭院,而前者由于太过宏大难以被个体所经验,只有个体生活范围内的家园、家乡才能激发人们深切的情感体验,进而升华为对人类整体家园的关爱之情。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专门设计了一次题为“由家乡到家园”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家乡生态环境变迁,分析自己家乡生态改变的具体原因,并对保护家乡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建议。实践课获得了热烈反响。来自不同省市的学生通过积极搜集数据、资料、图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描述了自己所观察到的家乡生态环境近十年的变化。许多同学都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工业排放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有人认为是近年大规模城市建设导致原本和谐的家园蒙上了灰尘,还有人指出现代人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等。通过整合各位同学对多个省市生态环境变迁的介绍,学生们认识到不仅我们自己成长的小家园正在失去原有的和谐,而且整个中国甚至地球这个大家园也正在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通过把对自己家乡炽热的情感升华为对人类家园的热爱,学生的家园视野更为开阔,家园意识更为明确,家园观念更为开放,家园情感也更为深切。
4.强调生活实践,守护美丽家园
生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生态知识和环境意识融入日常行为,践行环保观念,养成生态行为,保护人类家园。大学生正处于智力、情感、道德、人格等的形成发展稳定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生态素养的提升,而且能够对周围产生积极影响,带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将积累的生态知识和沉淀的家园情感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从我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从关爱教室、宿舍、校园等小家园进而扩展到关爱家乡、国家和整个人类家园。心理学认为,同一种行为只要不断重复就能形成习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向学生灌输生态知识外,还需要在课堂内外经常提醒学生实施具体的生态行为,如课后自觉带走垃圾、随手关灯关闭电源、节约用水、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自觉宣传环保理念等等。同时,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等低碳生活方式,带领学生体验简单朴素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依照生态伦理及生态道德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生态环境,使课堂中灌输的生态观念和家园意识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教育的根本课题是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11]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对家园的热爱才能转化为对家园的切实守护。
无需赘言,生态问题如今已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对学生乃至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回避也不能回避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推动人的政治社会化发展,引导人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精神世界成长的同时,也使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启迪人们的精神世界,构建崭新的生活方式,发挥着引导社会道德风气的积极作用。”[12]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融入生态教育都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超越。这一探索刚刚起步,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全方位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唤醒学生家园意识,提升学生生态素养,为保护环境、守护家园承担应尽的职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唤醒家园意识提升生态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