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
在全球环境危机加剧和家园意识觉醒的背景下,生态教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应环保趋势融入生态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由于家园意识不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树立进行生态教育的理论自觉,缺乏规范性、指导性和开放性,面临教材、师资等资源匮乏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灌输、案例呈现、情感体验、生活实践等系列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环保态度和价值观,深化了家园意识和情感,提升了生态道德和素质,培养了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关键词:家园;生态;生态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1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72-0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高速狂飚的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种顿失家园的迷惘与焦虑情绪弥漫开来。在对危机的反思中,人们的家园意识逐渐觉醒,环境观念得以确立,生态教育蓬勃发展,新的文明形态应运而生。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教育也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上世纪90年代至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对生态问题给予不同于传统视角的人文关注并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进而养成持久的生态行为习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生态教育具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家园意识”。这是因为, “家园”与“生态”这两个概念具有的天然内在联系,从语义上看,“生态学”(ecology)中的词根 “eco”在希腊文中即为住所、栖息地之意。缺乏家园意识,不可能对大自然心存感恩,也不可能建立长效的生态行为机制。为此,笔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融入家园意识,在提升学生的生态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唤醒家园意识提升生态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