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必须坚持教学的民族化形式。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解读与宣传,应当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实践特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形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凝练表达,既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精髓,又在一定程度上确立社会价值导向的思想边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线逻辑地根植于知识传递和课堂教学之中,并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借助生动活泼的民族化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兴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将教学内容由显性的价值传播转为寓于隐形的各种活动形式和传播媒介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意识得以强化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明显得以提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的强化,不能采取轰轰烈的运动式做法,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和价值传播扎实浸润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塑造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供给。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必须凝练教学的科学化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价值引领力、理论实践力,主要依赖于真理的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大学生“所传导的知识理论必须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进步的趋势” [9],这依赖于理论的彻底性并使之科学地呈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这既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凝练,也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价值渗透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的强化,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需要传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价值理念以适合大学生认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这当然不能依靠填鸭式的教育灌输,而是要以体现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满足大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建构的科学化内容出现在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典型示范的方式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科学化内容的真理力量与教学过程中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示给大学生,容易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的独特路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供给的具体体现。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必须秉持教学的大众化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实践活动,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转化为符合时代特色,具有思想内涵,为民众所接受并认同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 [10],秉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深深地根植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不断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重视显性的课堂教学渠道,更要通过隐性的社会实践渠道提升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供给,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被大学生广泛认同和践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意识,秉持教学的大众化方向,从普通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氛围与环境营造开始,并通过学校的各科教师言行、课程体系的设置、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形成教学合力,在合乎大学生人性发展的环境中形成教学内容的“有效”供给,并通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事实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的极端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2).
[2]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意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