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必须有利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同和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主干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者、实施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价值性和意识形态行性。因此,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改革过程中的价值意识,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5]。从教学目标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的强化,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独特性,它既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理论资源,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之所在,理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效果来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同和践行主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其外化行为得以体现,而这一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供给“有效”与否的具体表现,强化价值意识本身就意味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明晰、教学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的状态来看,强化价值意识意味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同和践行主要是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实现的,在理论体系的传播和知识信息的传递中实现“有效”的价值选择和“有效”的行为塑造和引领。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必须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阐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意识的强化是在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展开的,而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必然会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等要素,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社会环境变迁与人的发展方式变化的综合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度受到人们的质疑,一些人盲目批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基本内容和价值传播模式严重滞后,但没有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不懂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很难真正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出有意义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也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新问题、新实践,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出新的探索。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大学生,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体(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介体(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值,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投入产出之比,促使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持续生成以及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得以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意识强化,就是要通过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得以体现。正如江泽民所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实现和实效提升最终必须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得以体现,必须有利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钟的价值意识的强化也必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必然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通过不断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彰显其教学供给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的理路厘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实现理论武装学生的“理想意图”,其价值意识的强化则意味着这种理想的意图必须转化成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力量”。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曾经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8]在恩格斯看来,人们只有将“理想的意图”持续转化成塑造自身或他人思想和行为的“理想的力量”,才是符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发展规律的,才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价值意识强化的路径探索和厘析,主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实现理论武装学生这一“理想意图”的过程中,如何将“理想的意图”转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的力量”。本文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强化价值意识的路径探索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民族化形式、科学化内容和大众化方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广泛渗透到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从“综合影响”与“渐次发展”的维度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形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促使其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政治素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意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