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知——受——化”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我们从如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从“授者”入手,让理论走进大学生
“授者”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受——化”模式中,“授者”是“受者”“知”的主要力量,在传播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作为“授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其本身是信仰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示范力量,对学生具有极强的直接影响力。从这个视角来观察,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与行。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钻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与阐释,而且更应该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当代的现实相结合。遵循师承效应规律,为大学生做榜样,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第二,注重话语体系的转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关键。话语体系是“授者”和“受者”之间的桥梁,是两者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任何一种理论都要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孕育生长,都要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融合,特别是要与特定时空中的特定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充满活力地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必然面临着话语体系转换的问题。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时代主题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指导中国当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用当代的话语体系来阐释,使话语体系适应形势的发展。只有实现从书斋式文本话语体系走向生活式话语体系,从封闭式话语体系走向开放式话语体系,才能使青年学生易于接受。
2.从“受者”入手,让大学生走近理论
“受者”,就是大学生。从“受者”入手,就是从学生的自身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接受规律入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方法,从而使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措施有:
第一,组建教学团队。在本科生教学中,组建由教师和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并逐渐完善,产生良好育人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对于这一制度给予充分的肯定。研究生助教制度是本科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辅助系统,是一个多赢的设计。它有利于拓宽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助教制度中的教师与助教的定位与分工明确。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专业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者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者。教师主要负责教学整体设计,进行专题讲座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研究生助教的辅助性教学主要是在主讲教师专题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并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作业,组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课外读书等课内外教学活动,形成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互动,增强教学效果。其中,研究生助教的选拔和培训是重要环节。研究生助教应当是政治觉悟高,思想道德素质好,为人师表,做事认真,有耐心,有热情的党员研究生。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首先是岗前培训。根据研究生助教的岗位职责和角色定位,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助教的职责,增强他们的岗位认知,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师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是岗中培训。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生助教通过听课、集体备课、观摩教学、交流教学经验等,在实践中增进技能,掌握教学规律,更好地适应研究生助教工作。再次是岗后总结提升。一轮辅助教学结束后,通过学生信息反馈和主讲教师的点拨评价,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