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下高中生写作的困境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生活面狭窄、阅读空间狭窄,再加上思想层次的低幼,也造成了写作内容和思想的千篇一律,难言个性。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米无菜
高中生在写作活动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写作素材的极度匮乏,因此极易造成写作内容的撞车。特别是考场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短暂的考试现场,急等下厨的“厨师”们无米无菜,只好将陈米烂菜提进厨房,用这样的材料,想做出一桌美味佳肴,即使是五星级大厨恐怕也只能望而却步。
2.无情无义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情感投入,缺乏联系生活与社会的意识,作文情感缺失,是为无情;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而不能分析问题,更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流于表面,停于感慨,缺乏对问题的深度剖析与探究,思想性缺失,是为无义。
3.无途无径
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同学为了攻克写作这座堡垒,阅读了大量的作品,或是中外名著,或是各式作文写作技法“大全”。但阅读“养兵千日”,到了写作的“用兵一时”,却是“阅读走着阳关道”,“写作走着独木桥”。阅读和写作成为两条平行线,互不关联。
二、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彰显写作个性
要突破写作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僵化和教条,必须明确写作的一般范畴,加强对学生阅读工作的引导,明确学生的阅读方向,强化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联系和思考,从而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进而彰显学生写作的个性特征。
1.明确方向,开展针对阅读
从高考写作的角度来看,高考作文写作自然不能放弃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职责,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思考和处理生命个体与他人关系、生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成为历届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旋律。而生命个体从来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时时刻刻地与他人、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生命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无可争议地成为写作的唯一题材,尊重生命的价值,强化生命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正面意义应该成为我们在阅读中,首先给予关注和重视的一面。
倡导个体化写作的过程中,为了明确阅读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首先应该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喜闻乐见的“经典阅读书目”,将学生从阅读的海洋中拯救出来。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突出人物传记阅读;二是要突出历史、文化经典作品阅读;三是要突出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阅读素材,开展针对性阅读。
2.思考交流,开展合作性阅读
如何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推向深入,让学生能得其精髓,进而能迁延触发到社会现实与人生?我们在班级内,自发形成三到五人为单位的阅读兴趣小组,每节阅读课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过程中,形成个人思考,最后留下一段时间小组内交流讨论各自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将同学的智慧形成合力。
合作阅读中,成员间互相补充,互相激励,互相借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同学们能入得书中,亦可出得书外,形成书本——人生—-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活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3.收放有致,形成个性风格
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如何将阅读的成果体现在写作中?如何结合社会现实与人生,挖掘作品的内涵?许多同学都感慨,虽然非常渴望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但苦于无途可循,无例可仿。
想到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像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康震的《苏轼》等,这些讲述者将经典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如此生动活泼、亲切自然,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我们在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中,是否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活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个性化写作,敢问路在何方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