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同学采用比喻的手法把烟花比作“菊花”“火箭”“灯笼”,把烟花的形状写得具体生动。
生2:××同学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喷泉“一会儿变成一架竖琴,一会变成水晶球,一会儿变成擎天柱”,写出了喷泉形状的变化。
……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将学到的绘景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实践中,学会了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把景物的变化写生动、写具体。刚才我们只写了这种景物的一个方面,接下来大家把习作补充完整,加上开头和结尾,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吧。
以上实录是本节大作文课的作前指导课,又叫前导课。该课型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习作题目具体明白,如“写一种会变化的景物”,而不是笼统地说“写一种景物”,它是作文内化课文体写作知识从掌握向运用的延伸;二是训练重点明确,主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来写;三是课堂教学结构简约、高效,让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绘景记叙文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于写作实践,不再有回忆和复习写作知识的过程。
在前导课中,教师在确定习作题目后,按照以下步骤推进教学:首先,出示三个与本次习作训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三个问题包含了复习和运用这两个教学过程,摆脱了例文、范文引路的旧教法,让学生直接构思作文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法,这得益于作文内化课和小作文课为大作文做好的铺垫,避免了采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繁琐问答的启发、指导;其次,采用一“抓”一“放”的教学方法进行习作指导,“抓”即抓住景物“形状多”“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进行指导,“放”即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思考和运用已掌握的写作方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最后,让学生试写,凸显本课“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一大教学特色。
下面是作后评改指导课,即后导课的教学分析。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的习作题目是什么?
生:写一种会变化的景物。
师:谁来说一说,你写了什么景物?你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大家认真听,他(她)的习作好在哪里?
师指名一男生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的习作,并朗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位同学的习作达到了绘景记叙文的哪些要求?
生1:他的习作抓住了喷泉形状多、变化快、会随着音乐变化的特点。
生2:他按照喷泉变化的顺序来写,用上了“先是……然后……接着……最后……”等关联词。
生3:他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喷泉的样子和变化写具体。
师:看来,同学们对绘景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掌握得很好。我们根据绘景记叙文的这些写作特点和要求,可以得出绘景记叙文的以下评价标准(课件出示“基本要求”和“提升要求”)。谁的习作达到这些要求了,就说明谁的作文合格了。 师:哪个同学愿意将自己最满意的片段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上台展示的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上,开始读习作——
那烟花美丽无比,像一颗豆子蹿上了天,不一会儿便变成了许多小豆子,闪耀着金光。转眼间,天空中出现一条瀑布,从上往下流了下来。烟花在空中绽开,颜色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得像火,一会儿白得如雪,一会儿绿得像草,一会儿金灿灿的,在空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大作文课课堂实施策略例谈(2)在线全文阅读。